玩具大逃亡:一则富有深意的故事
家里的宝宝拥有众多玩具,却不懂得珍惜。随手乱扔,新玩具没玩几天就失去兴趣。妈妈为了引导宝宝,特意为他准备了一个玩具柜,希望他能学会整理和珍惜。宝宝总是敷衍了事,随意塞入柜中,就算是“送回家”了。
儿童行为分析告诉我们,孩子不爱惜玩具的原因或许有很多方面。现在生活富裕了,玩具得来容易,让孩子不懂得珍惜;另一方面,孩子尚未养成爱惜和整理玩具的习惯。也会有心理因素,比如宣泄情绪、研究心理或是觉得玩具发出的声音有趣等等。
针对宝宝不爱惜玩具、不愿整理的情况,妈妈编了一个富有创意的故事:小猴有很多玩具。有一天,玩具们因为被小猴虐待而抱怨。毛绒娃娃被遗忘在院子里,微型小汽车孤独地叹息,它们的家族原本有十个兄妹,现在只剩下自己了。玩具们愤怒地决定集体大逃亡,找一个有爱心、爱整洁的新主人。
小猴听到玩具们的抱怨和逃亡的决定,内心深感愧疚和后悔。妈妈通过这个故事让宝宝有所触动,开始珍惜玩具。但宝宝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又回到了老样子。妈妈决定继续编这个故事,让宝宝更深入地体验玩具们的感受。
为了让故事更具吸引力,父母在说故事时可以投入情感,注意语音语调,配合游戏道具增加故事的表现力。待故事讲熟后,可以邀请家人或朋友进行故事表演,让孩子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
父母要发挥榜样作用,自己先做好爱惜物品、整理归纳的榜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孩子爱惜物件、整理归纳的习惯。通过这样的故事引导,宝宝或许能逐渐懂得珍惜与整理,与心爱的玩具们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