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前,兰兰家添了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婴。兰兰沉浸在初为人母的喜悦中,忙于给宝宝喂奶、洗澡和换尿布。最近两天,宝宝显得有些困倦,精神不振,吃奶量也大幅下降。更令人担忧的是,昨天宝宝突然发起高烧,体温高达39.2摄氏度。一家人急忙将宝宝送往医院。经过医生的详细检查,发现宝宝脐部红肿,有脓性分泌物,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中毒颗粒,确诊为新生儿脐炎引发的败血症。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之间的桥梁,负责输送营养和排泄代谢产物。宝宝出生后,脐带完成其使命,但在断脐后至脐部完全愈合的期间,脐部很容易成为细菌入侵的门户。新生儿脐部感染易引发全身感染,甚至败血症。败血症的症状在新生儿中可能并不明显,可能只是表现为少吃、少哭、少动,神态淡漠、黄疸加深等,容易被缺乏经验的家长忽视。
那么,为什么新生儿会患上脐炎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断脐时的操作不当,如结扎不善、脐部消毒不严格等。这种情况尤其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和私人诊所更容易发生。断脐后,脐带的残端需要数日才能脱落,因此须注意局部清洁和护理。
2. 新生儿脐部护理不当。一些家长由于错误观念,忽视脐部的清洁卫生,导致脐炎的发生。洗澡时未保护好宝宝的脐部,或包尿布的方法不对,导致尿液浸渍脐部,也会引起感染。
宝宝脐部的清洁非常重要。洗澡后,家长应用消毒棉签清理脐部污垢,用75%酒精清洗,每天一次,并敷上消毒纱布。注意宝宝脐部是否有红肿、异常分泌物及恶臭。如有问题,须加强清洁并及时就医。
很多家长喜欢给宝宝搽爽身粉以保持皮肤干爽,但应注意避开脐部。因为爽身粉等异物刺激可能导致脐部肉芽组织增生。家长可能会发现宝宝脐部突出一个圆圆的肿物,这可能是脐疝。脐疝是腹壁发育未全导致的,大多数有自愈倾向,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如脐疝较大,可尝试简单处理方法,如无效则应及时就医。
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完善,抵抗力低下,皮肤和脐部一旦受到感染,易引发局部炎症并扩散,导致更严重的问题。家长需特别注意宝宝的护理和卫生,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在临床资料中,我们发现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即使在新生儿出生的最初阶段,即在医院的婴儿室中出生的婴儿,他们的健康状况也并非完全无忧。临床数据揭示,新生婴儿在出生后的12小时内,其脐部有高达17.9%的概率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植。更令人担忧的是,从婴儿出生的第四天起,这种细菌定植的比例更是高达百分之百。除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还有大肠埃希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等潜在的威胁,这些细菌都有可能引发宝宝的脐部感染。兰兰的宝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的宝宝被诊断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脐炎。幸运的是,经过使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她的宝宝最终康复并顺利出院。
新生儿脐带护理指南:守护宝宝健康的第一步
掌握新生儿脐带护理技巧:预防脐部感染的关键
新生儿脐部健康手册:细节决定宝宝健康走向
关爱新生儿脐部健康:预防疾病从细节开始
守护宝宝的脐带安全:远离新生儿脐炎的风险与挑战(原标题由编者调整以适应内容)
编者提示:本文原创内容仅限于familydoctor.com.cn网站授权转载,未经许可请勿擅自转载。如有合作需求请联系电话:020-37617238。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新生儿的健康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