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于四季、尤其在秋冬季节高发于三岁以下儿童的传染病。它常常在幼儿园或托儿所等儿童聚集的场所出现集体流行。那么,手足口病究竟是如何引发的呢?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其中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除此之外,柯萨奇病毒A的其他株以及肠道病毒71型也可能导致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属于脊灰疫苗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等类别。这些病毒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和水果等媒介,经口进入人体,并在肠道内繁殖。
手足口病的发病主要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但成年人也有可能感染。感染后,人体只能获得针对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他型别病毒再感染没有交叉免疫。即使患过手足口病,仍然有可能因感染其他型别病毒而再次患病。
关于手足口病的危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手足口病主要在手、足、臀部以及口腔内部发病,引发水泡、严重破溃等症状。
2. 手足口病主要发病于两岁以内的儿童,尤其在幼儿园等儿童集中场所较为集中。由于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因此当周围儿童出现手足口病症状时,应尽早进行隔离防护。
3.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水泡症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儿童的免疫力较弱,可能引发高烧并并发心脏病、脑炎、急性肺水肿等,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危及生命。
4. 手足口病引发的水泡皮肤较为娇嫩,容易溃烂,长期溃烂难以愈合。
5. 病毒可能引起全身感染,导致其他病症。
6. 在极少数情况下,手足口病可能引发死亡。一旦发现宝宝患有手足口病,应立即就医。
手足口病的传播和危害不容忽视,特别是对于那些免疫力较弱的儿童和成人,更应注意防范和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