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丽妈一直为自己的六岁女儿深感自豪,因为她独立自主的能力非常强,从不依赖他人,总是自己完成所有的事情。丽丽的成长历程中出现了让人担忧的一幕。丽丽在卫生间用完纸后,却选择沉默等待,宁愿不处理尴尬的问题,也不愿向他人寻求帮助。这让丽丽妈深感焦虑,立刻带她去了心理咨询机构。
心理专家的诊断证实了丽丽妈的担忧,孩子的行为并非真正的独立,而是一种交往心理障碍。这种障碍的产生有着深层次的心理动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格特质中过于顺从、过于聪明的人群,往往不容易向他人提出要求。一种情况是这类人被习惯于接受命令,执行他人的指令,而难以跨越到“请求的一方”;另一种则是在成长过程中经常遭受拒绝的人,久而久之,他们会觉得“反正请求也没用,何必自找没趣”,从而导致不容易向他人寻求帮助的并发症。
小丽丽就遭遇了这两种情况。据丽丽妈说,丽丽的爸爸长期在外地工作,身体欠佳且脾气暴躁。他对女儿的要求总是置之不理或直接拒绝,家中的诸多事务也都“交给”了丽丽处理。长此以往,小丽丽变得越来越安静、内向、聪明、听话,什么事情都学着一个人悄悄地做,悄悄地解决。我们不难理解丽丽的内心:她觉得自己根本不重要,没人会在意她,因此她不好意思请求别人的帮助,也不习惯这样做。
学校放假时,18岁的刘会强因家里有急事乘坐火车回家。在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出发的列车上,他需要数十个小时才能抵达目的地。到了晚餐时间,刘会强发现自己的钱被偷了,他试图阻止服务员打菜时,一位中年妇女主动提出帮助他。刘会强却拒绝了她的好意。次日,他感到饥饿难耐,头晕目眩,知道自己是被饿的。在吃早饭时,他特意避开人群去洗手间,以免再次面对拒绝帮助的尴尬局面。然而午餐时间再次到来时,这位中年妇女再次出现并试图帮助他买饭。刘会强再次婉拒了她。当列车即将启动时中年妇女离开前留给刘会强一本《故事会》,并在书中藏了一张纸条和一张五十元的上面写着:“小兄弟:帮助他人是美德。但有时候勇于接受他人的帮助也是一种美德。”拒绝他人的真诚往往会伤害他人的善良之心。每一个人都处于社会环境中生存着帮助他人和请求他人帮助都是人的基本生存能力和健康心态的体现。适度地提出合理的要求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一部分也是自身能力的重要表现为自己争取合理的待遇同样体现出自信和照顾自己的能力。不懂得求助的人或许看似独立但实际上可能导致内心的孤独和疲惫如果无法正常的发泄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甚至精神错乱因此要求孩子独立是好事但也不能过度要求孩子独立需要适度的引导和关爱让他们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寻求帮助和支持他们的成长过程需要培养自信和独立自主的能力但同时也要让他们知道何时需要他人的帮助和支持来保持身心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