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的力量:我与老公共同迎接生命的诞生
在孕期时,我们就了解到这家医院允许丈夫陪产。对于这一特殊的时刻,我们的观点一致:这是两个人的事,应该共同面对。我们认为,经历这样的重大时刻,会让我们更加珍惜彼此,也会让老公更加理解和疼爱我和孩子。
记得那个漫长的夜晚,从20日晚上9点进入待产室,一直到21日早上6点。分娩的过程是痛苦的,我一直一个人躺着,期间疼痛难忍,尤其是腰部酸痛。我渴望家人的陪伴和安慰,期待他们能进来帮我揉揉腰。他们只能在外面等待。实际上,分娩时亲人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医院的服务能够进一步完善,以满足产妇和家人的需求。
当真正进入待产室分娩时,老公的陪伴让我感到特别安心。他的陪伴让我不再焦虑,虽然生产还是要靠我自己,但我却有一种被关注、被守护的感觉,感觉我不再孤军奋战。
那时,我已经熬了十几个钟头,疲惫不堪,止疼针的效力也过去了,我头晕脑胀,只想睡觉。老公站在我旁边,一边递给我水,一边叫我“别睡”、“睁开眼睛”。生产时,医生教我的呼吸和用力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并不那么容易执行。每当我用力时,就感到力量耗尽,想睡觉。老公和助产师们不断鼓励我,让我再努力一下。就在他们的鼓励下,我成功生下了孩子。
孩子出生后,老公说:“我好像也快体力透支了。”但我觉得他能进入产房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关于丈夫是否应该陪产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支持的人认为,丈夫的陪伴可以提高夫妻间的感情,让丈夫更深刻地感受到妻子的艰辛,从而更加理解她。陪伴妻子度过孕期和分娩过程,也可以让丈夫更快地进入父亲的角色,增进父子之间的感情。
一些欧洲地区的妇产科专家对丈夫陪产持反对意见。他们列举了一些例子,暴露了陪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 丈夫可能会因为亲眼看到妻子分娩时的剧烈疼痛而患上产后忧郁症,甚至影响夫妻关系。
2. 也有一部分人会因为无法承受看到爱人承受分娩的痛苦而阻止自然分娩的进行,从而导致剖宫产的例子增加。
一位从事妇产科研究48年、曾帮助1万5千多名婴儿出生的美国妇产科专家表示:欧洲地区九成丈夫会陪太太进入待产室分娩可能只是一种“时尚”,但并不适合所有人。他认为,女性生产时需要集中精力、放松情绪,而丈夫的焦虑和疑虑可能会让女性分心、影响生产。过度的亲密可能会破坏夫妻间的感情和性生活。在决定是否让丈夫陪产时,需要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