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妇科 >

怎样做有“平常心”的父母

  • 妇科
  • 2025-01-09
  • www.shiguanyingerw.cn
  • 试管婴儿网

近日,关于“八岁女孩从三亚跑到北京”的话题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尽管这件事在我看来并没有太多讨论的价值,因为我认为,大多数母亲都会本能地抵制让孩子冒着受伤的风险去追求功利性的目标。

在相关报道中,一位经验丰富的青少年长跑教练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如果太早出成绩,未来成功的几率可能会很低。我认为她(张慧敏)如果过早被开发潜力,可能只会持续跑三年,如同短暂的烟火。”

不久前,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也发表了一篇名为“到底是谁害了天才少年”的文章。他谈到了一个名叫诗钧的孩子九岁就上了大学。张五常教授认为,如果他的父亲没有过分逼迫孩子学习,米尔的成就可能会更大。正如我本人,二十四岁才进入大学,但我并不认为自己小时候的天赋比诗钧差。我们那一代的孩子,虽然读书晚了一些,但在其他方面无一不精。最终我也成功成为了一名专家。所以诗钧小朋友,不必过于急躁发展自己。未来路长着呢,天赋不会因缓慢发展而消失。

撇开这些事例不谈,我认为父母们是否都有一种“天才儿童情怀”值得思考。尽管我们可能嘴上说着不会让孩子为了追求功利而受伤,但实际上可能已经无意中在做着类似的事。

比如在一本著名的育儿杂志上看到的一篇“专家”文章,那位专家是美术家出身,现任某双语艺术幼儿园的美术老师。她展示了两幅幼儿园孩子的涂鸦作品并给出了评价。看着其中一幅三岁半孩子画的花和动物,我惊讶不已。这幅画是那个孩子模仿了一本儿童绘本后的作品。相比之下,我家那位三岁两个月大的孩子还在热衷于画“乱七八糟”的涂鸦阶段,我不由得开始担心她是否落后了。但当向一位在少儿绘画领域有深入研究的出版社负责人请教时,她告诉我这是正常的现象。她强调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都是不同的,不必过于比较和焦虑。

社会上有很多教育专家,他们负责任且有良心,但也有极少数为了功利性目的或自身认知不足而做出不客观的判断。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有自己的判断力,认清什么才是真正适合孩子的教育,避免盲目跟风和相信权威。

做合格的父母并不容易,需要不断学习和思考。我们需要平衡对孩子的期望与尊重他们的成长节奏之间的关系。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发展自己的潜力。

第三代试管婴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