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了解生理性、病理性及应对措施
新生儿黄疸是每位家长都可能面临的问题。虽然新生儿黄疸只是一种体征并非疾病,但其表现却有多种形式,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了解这两种黄疸的特点及如何应对,对于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在新生儿出生后第2至3天出现,主要表现为皮肤、白眼球和口腔黏膜发黄。这种黄疸一般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新生儿的智力。生理性黄疸在脸部和前胸较为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会发黄。通常在生后第4至6天达到高峰,足月儿通常在出生后10至14天消退,而早产儿可能会持续至第三周。家长在此期间应密切观察,如有需要,可喂葡萄糖水帮助退黄。
二、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可能发生在生后24小时以内,或者持久不退,甚至消退后又出现。其症状较生理性黄疸严重,甚至可能引起其他疾病,如核黄疸。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可能出现嗜睡、吸奶无力、肌张力减退等症状。如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部分患儿可能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存活下来的患儿可能会有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三、黄疸的预防与护理
为预防新生儿黄疸,孕妇在妊娠期间应注意饮食,避免生冷、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次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对于新生儿,应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并注意观察全身症候,以便及时对重症患儿进行治疗。还要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的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四、病理性黄疸的消退
病理性黄疸的消退主要包括病因治疗、蓝光治疗、换血治疗和药物治疗。不同原因形成的黄疸其特点各不相同,应明确原因有针对性地去除病因。蓝光治疗是将新生儿置于一定光强度的环境中,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将胆红素排出体外。换血治疗能有效降低胆红素、换出已致敏的红细胞和减轻贫血。药物治疗则包括减少胆红素的产生、加速胆红素的清除或抑制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新生儿黄疸是每位家长都需要了解的问题。生理性黄疸一般无需担心,但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治疗。家长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身体状况,如有需要,及时送往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