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也称为口腔念珠菌病,是婴幼儿常见的口腔炎症,尤其在新生儿期尤为普遍。这一病症由白色念珠菌引发,这种细菌通常寄生于健康人的皮肤、肠道和阴道中。很多时候,宝宝的感染源于不严格的乳具消毒、母亲乳头的不清洁或喂奶者手指的污染。
随着宝宝逐渐长大,家长可能会逐渐忽视对奶瓶的消毒,从原本的煮沸消毒转变为简单的自来水冲洗,这可能导致瓶内的清洁不足,为细菌提供了繁殖的温床。
在此,我们提醒所有抚养宝宝的家长注意,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可能导致宝宝患上鹅口疮。婴幼儿在长牙期间,从6~7个月开始,牙床会有轻度膨胀感,此时宝宝喜欢咬手指和玩具,容易将细菌、霉菌带入口腔,引发感染。长期服用抗菌药物或不当使用激素治疗也可能导致体内菌群失衡,霉菌乘机大量繁殖,引发鹅口疮。
鹅口疮的治疗并不困难。将制霉菌素研成末与鱼肝油滴剂混合,涂抹在创面上,每4小时用药一次,疗效显著。为了预防鹅口疮的发生,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保持餐具和食品的清洁,专人专用奶瓶、奶头、碗勺等,使用后清洗并煮沸消毒;母乳喂养者在喂奶前需洗手并清洁乳头;选择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适量增加维生素B和C的摄入,如动物肝脏、瘦肉、鱼类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为了维持口腔的弱碱环境,阻止霉菌生长,可以用2%―5%的苏打水清洗漱口,也可以在进食前后用温开水漱口,以防鹅口疮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