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塑造孩子迈向成功的15种工作能力”的公益讲座中,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职称韩晓燕分享了她对孩子与家长关系的独到见解。她提到,有时家长为了让孩子参加讲座,可能会用一些小诱惑如披萨来引起孩子的兴趣。家长们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点,那就是孩子们其实拥有他们自己的智慧,在与父母互动的过程中,他们完全有能力应对各种挑战。
韩教授指出,在家长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难题。比如,当家长把孩子从睡梦中拖起来参加讲座时,孩子可能会心生不满。这时,家长应该尝试理解孩子的感受,而不是仅仅用食物来引诱他们。她强调,真正的沟通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发生的,比如在喧嚣的公交车上,当孩子面对陌生的环境时,父母是孩子最熟悉的依靠。这时,父母可以与孩子畅快地交流,建立深厚的信任关系。
韩晓燕分享了一个关于父母和孩子之间沟通方式的真实故事。一位父亲因为不喜欢周杰伦的音乐风格,在孩子面前批评他的歌声模糊不清、表情不丰富,甚至用“像脑瘫儿一样”来形容他。这种言辞伤害到了孩子,导致孩子产生抵触情绪。韩教授提醒家长们,不要随意贬低孩子的偶像,每个孩子崇拜偶像的原因都是独特的。贬低孩子的偶像只会加剧孩子对父母的反感。
青春期的孩子常常面临叛逆的问题,这也是许多家长感到困扰的难题。韩晓燕建议家长不要过于紧张,要理解孩子,在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上可以适当让步,以促进与孩子的沟通。她进一步解释说,比如当孩子对父母的审美观念提出挑战时,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因为这正是孩子建立自己审美观念的时候。家长也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理解他们每天的学习压力和生活疲劳。
塑造孩子的自信心也是关键所在。韩晓燕指出,一些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缺点和不足,而忽视他们的努力和成就。她强调,如果孩子的优点得到鼓励会让他们更好,而缺点受到指责也会让他们更加努力改进。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真正做到理解和支持孩子。通过这次讲座,许多家长都意识到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意方式方法,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亲子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