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裔父母眼中,儿女的学业成绩往往被视为家族荣誉的象征。这一现象与美国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有所不同。在美国,父母间的交流很少涉及孩子的课业,而体育文化、课余活动以及课程中与老师的有趣互动才是母亲们闲聊的主题。
中国的亲子教育培养出的孩子,往往呈现出多面性,他们在父母和老师面前表现得很乖巧,但背后却可能截然不同。在巨大的压力下,他们可能会选择用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发泄情绪。例如,在大学前被家庭严格管控的孩子,进入大学后就像出笼的鸟儿一般无法自控。有的孩子可能会过度放纵自己,而有的孩子则因失去日常的安排而无所适从。
那么,中国亲子教育究竟缺少什么呢?尽管我们一直在强调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取得了多么坚实的成果,美国孩子的数学物理水平多么差劲,但在美国社会中,这些学业出众的华裔孩子,除了从事科学研究或成为高级上班族外,大多无法有所作为。其中的原因有很多,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华裔父母对孩子的强化教育并不是长久之计。即使初期表现超出他人,但当大家都在进步时,前者的优势便不复存在。因为被强制学习到的知识、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能力是被动接受的。
二、华裔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过多的控制和批评会使孩子变得敏感脆弱。他们害怕犯错,害怕失败,因此为了避免错误而放弃了提问和学习的机会。长大后,孩子不仅丧失了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可能会变得胆小怕事。
三、华裔父母爱的并不是孩子的真实面貌,而是他们希望孩子成为的模样。没有给孩子独立思考和选择的空间,而是盲目地跟随大众。兴趣对成年人和孩子同样重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是真正的动力;不喜欢的事,只能适得其反。
四、尊重孩子,把他们当作平等的个体,享有平等的交流、批评和反抗的权利。聪明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也不一定会有出息。
并不是美国父母做得更好,中国父母就差劲。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广,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事实上,美国父母也在向中国父母学习如何教育孩子!我们应当取长补短,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