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童时期起,父母就在塑造孩子的自觉性,而非在孩子长大后再去指责他们的缺失。事实上,孩子的自觉性完全源于父母早期的教育和引导。
策略一:激发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想象一下,当孩子急着去幼儿园,突然发现忘记带老师要求的东西时,你是否总是立即帮他找到所需物品?你应该启发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比如提示他们:“你的红帽子也是红色的,可以用它来代替吗?”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快速集中注意力,寻找解决方案。平时,你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来训练孩子这方面的能力,比如在一分钟内列举出整理玩具的所有方法等。
策略二:鼓励自我负责而非逃避
当孩子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向你求助时,不要帮他们编造借口。你需要教会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找出问题的根源是关键——是缺乏组织安排能力还是其他原因?然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你可以给孩子一本日历,让他们记录活动的具体时间,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可以用绘画来作为提醒。
策略三:培养决策能力
当你们已经计划好周末的家庭活动,但孩子却被邀请参加同学的生日派对时,你是否会立即为他做出决定?这时,你应该帮助孩子思考:“如果我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会怎样?但我不去,同学们会怎么想?”告诉他每个决策都有利有弊。帮助他预见自己决策的后果,学会自己权衡利弊。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孩子在长大后面对困境时能够理智地做出决策。
策略四:从失败中站起来
当孩子参加足球队预选赛却没有被选中,伤心欲绝想要放弃时,你要告诉他:你非常理解他的感受,但不需要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让孩子正确对待失败是他们独立成长的重要一步。鼓励孩子在同伴面前勇于说出自己的不足,学会自我激励。
策略五:学会与同伴沟通解决问题
当孩子为看电视频道与同伴发生争执时,不要立即为他们做出裁决。你可以提醒他们生气不能解决问题,要冷静下来寻找解决方案。引导他们在无法达成共识时自己拿出最佳方案。父母的职责就是在孩子无法自行解决时给予适当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