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那些你需要知道的事实
早产,是指怀孕满28周但不足37周的孕妇分娩。此时的新生儿被称为早产儿,体重通常在1000~2499g之间。在中国,早产的情况在孕妇分娩总数中占到了5%~15%。令人痛心的是,约有15%的早产儿在婴儿期离世。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早产儿的存活率正在显著提高,伤残率也有所下降。一些国际专家甚至提议将早产的界定时间提前到怀孕20周。
早产儿的健康面临诸多挑战。如果肺部未发育完善,他们出生后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可能致命。肝脏不成熟导致维生素K1缺乏,容易引发出血。由于体温中枢发育不全和脂肪储备不足,他们的体温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如果不注意保暖,可能出现硬肿、肺出血等严重问题。早产儿还容易出现新生儿黄疸,吸吮力弱,可能出现低血糖等情况,甚至需要鼻饲管喂养。他们的抵抗力较弱,容易患上肺部感染等疾病。
那么,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早产呢?以下是16个主要的风险源:
1. 有过早产史或晚期流产的孕妇,风险是未经历这些情况的孕妇的6-8倍。
2. 宫颈手术史和宫颈功能不全,如宫颈锥切、LEEP手术、多次人流手术导致的宫颈扩大、子宫畸形等,都会增加早产风险。
3. 胎儿窘迫,双胎妊娠的早产率是50%,三胎则为75%。
4. 生殖系统炎症,如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性阴道炎、支原体感染、非淋、梅毒等。
5.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无症状菌尿。
6. 全身传染性疾病。
7. 阴道流血。
8. 羊水过多或过少。
9. 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怀孕的孕妇。
10. 孕妇并发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哮喘等。
11. 不良习惯,如吸烟、喝酒或。
12. 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35岁的孕妇。
13. 身体质量指数小于19,健康状况差,每周站立时间超过40小时。
14. 频繁出现规律性的子宫收缩。
15. 怀孕22-34周时,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在阴道后穹窿分泌物中呈阳性。
16. 其他因素,如未进行基本孕前保健、外来人口等。
了解这些风险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早产,保护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