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一旦脱水,状况轻微时,可以通过喂哺温白开水或5%的葡萄糖水来缓解症状,每次喂哺的间隔时间为两小时,每次的量控制在10到15毫升。这样的处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帮助新生儿自然退热。除了饮食调理,物理降温也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式。比如使用冷水袋敷在新生儿的头部,或者采用温水浴和擦浴的方法,注意水温要控制在33至35摄氏度之间,要特别重视擦拭前额、四肢、腹股沟和腋下等区域。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酒精擦浴,因为酒精可能会使体温急剧下降,导致不良后果。
当新生儿出现发热状况并且补充水分后没有明显改善或者伴随其他症状时,家长应保持警惕。可能的原因包括围产期细菌或病毒感染,例如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肺炎、肠炎以及呼吸道或肠道病毒感染等。特别是当母亲在怀孕期间有感染性疾病或分娩过程中有胎盘、羊水感染时,新生儿出生前就有可能已经被感染。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立即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新生儿的体温调节能力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很容易在许多情况下出现发热。特别是刚出生的婴儿和早产儿,他们的体温很不稳定。正常新生儿的肛温应该在36.2至37.8摄氏度之间,腋下温度则在36至37摄氏度之间。当体温超出这个范围时,就可以被认为是发热了。
由于新生儿的汗腺发育不完全,对热反应强度较低,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天气里,很容易因为丢失大量水分而出现脱水现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脱水热”。家长应注意调节宝宝居住环境的温度,避免过高。在夏季,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应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在两次喂奶之间适量补充温白开水或5%的葡萄糖水也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那些在闷热夏季出生的新生儿来说,如果室内温度接近30度或者采取了过多的保温措施,如包裹过多,就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发热状况,这就是我们所称的“新生儿脱水热”。新生儿的体温可能会超过39摄氏度,表现出烦躁不安、哭闹不止、尿少、面色潮红等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及时补充水分,发热状况一般都可以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