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警示与全方位预防措施
新生儿败血症,一种因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繁殖而导致的全身性感染疾病,对新生儿的健康构成极大威胁。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宝宝,了解败血症的早期症状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一、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症状:
1. 吃奶量明显减少,吸吮无力,容易呛奶,仿佛失去了饥饿感。
2. 哭声低微,如同“猫叫”,甚至不哭,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
3. 体温异常,可能低于35.5℃,手脚冰冷。
4. 全身软弱,四肢活动减少,肌肉反应迟钝。
5. 精神萎靡,对刺激反应低下,容易出现嗜睡。
6. 黄疸症状不退反增,生理性黄疸持续存在或加重。
7. 体重下降,即使在体重增长期也无法增加体重。
8. 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休克症状,如面色苍灰、皮肤出现花纹、血压下降、尿少或无尿等。
二、如何预防新生儿败血症:
1. 做好围生期保健: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分娩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对胎膜早破、宫内窒息或产程过长的新生儿进行预防性治疗。对有感染与发热的母亲应用广谱抗生素,减少新生儿复苏时的交叉感染机会。
2. 对高危新生儿加强监测:密切观察新生儿的面色、吸奶情况、精神状况及体温变化。
3. 注重皮肤、黏膜护理:保持口腔、皮肤、黏膜、脐部的清洁,避免感染或损伤。正确处理感染性病灶,应用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
4. 精心护理宝宝小肚脐:每天检查脐部,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尿便污染。用75%酒精棉棍擦脐根部,防止感染。
5. 细心护理宝宝皮肤:新生儿易出汗,臀部皮肤易受尿便污染,妈妈要注意宝宝的皮肤护理。每天洗澡,及时更换清洗小屁屁和尿裤。宝宝皮肤有红疹要及时治疗,防止感染。
新生儿败血症的影响是全身性的,由于新生儿期免疫功能尚不成熟,细菌容易在全身扩散,当细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时,可能引发化脓性脑膜炎,使病情加重。做好全方位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