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新生儿进行检查时,我们需要仔细观察他们的姿势和运动。检查时,要脱掉衣物,打开尿布,静观他们在安静及活动时的姿态。一开始,不必立刻触摸他们的身体,注重观察他们左右是否对称。
正常的足月儿在安静的时候,往往呈现侧卧姿势,上下肢轻柔地屈曲。当把他们放成仰卧位时,他们的颈部能够紧贴床面,无任何空隙。如果观察到颈部伸肌张力增高,那么颈部与床面之间会出现一个明显的三角形空隙。对于早产儿来说,他们的枕部相对较大,出现这样的空隙并不属于异常情况。
当新生儿呈仰卧姿势时,他们的大腿会轻微外展,膝盖、髋和踝关节呈现屈曲状态。如果是以臀位出生的新生儿,他们的两下肢则常常呈现伸直状态。
在肌张力低下的情况下,新生儿仰卧时,双下肢会屈曲并外展,大腿外侧贴近床面,髋、膝以及踝关节都能接触到床面。上肢的肘关节则会呈现屈曲状态,双手放在头两侧,手背紧贴床面,手掌朝上,整个姿势宛如一只腹部朝天的青蛙。
当新生儿呈俯卧姿势时,他们的头会偏向一侧,呈现屈曲状态,膝关节在腹下屈曲,骨盆抬高。在睡眠状态下,他们的手部姿势是轻度握拳状,拇指放在其他手指之外,可以有自发的张开和握拳动作。如果握拳过紧,或者拇指被压在四指之内且不能自发张开,则属于异常情况。
在检查过程中,如果出现角弓反张姿势,则需要特别关注。而面先露的新生儿头常常会后仰,但他们的肌张力是正常的,不要误认为是角弓反张。如果发现新生儿的姿势左右不对称,需要注意是否存在偏瘫、肱骨骨折或臂丛神经损伤等可能。
新生儿的运动包括自发的运动和被动的运动。自发运动是在没有外界刺激时出现的,如抽动、抖动、震颤等。被动运动则表现为Moro反射、惊吓反射等。在观察新生儿运动时,我们需要留意两侧肢体运动的范围和力量是否对称,任何明显的不对称都可能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