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接纳孩子,从而在亲子交流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呢?下面是一些建议。
父母要放下成人的身份,让自己也变成孩子,拥有一颗童心。只有天真烂漫,才能抛开束缚,更好地接受孩子的存在。当你接受孩子,孩子才会更容易接受你。
紧接着,父母要频繁与孩子互动交往,从中深入了解孩子的思想、爱好和内在需求。要想掌握孩子,就要多与孩子接触,从他们的言行中感知他们的想法。
父母在交流时要注意孩子的反应和情绪。由于工作繁忙,许多父母在与孩子对话时常常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指示,却忽视了孩子的感受。与孩子沟通时,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以免因沟通不畅而产生隔阂。
当孩子遭受挫折或失去心爱之物时,父母要尝试理解他们的感受。相比简单的安慰,告诉孩子“你很难过吧?我如果是你也会有这样的感受”,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共鸣和支持。
在和孩子交流时,父母还要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避免提出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要求。这样不仅能减轻孩子的压力,还能让亲子对话更加顺畅。
当孩子提出问题时,父母要理解他们的真正意图并作出回应。比如,当孩子问“你要不要去买菜?”时,他们实际上可能想说的是“我想和你一起出去”。
要避免使用带有负面情绪的讲话语调,如命令、警告、威胁、责备等。这些语气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和不安全。
为了吸引孩子的兴趣,父母可以经常提出新鲜的话题,如“猜猜我今天发生了什么?”或“你知道为什么小孩喜欢恐龙吗?”这样的对话更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参与意愿。
丰富孩子的社会经验也是关键。亲子对话的素材往往来源于日常生活。父母可以带领孩子观察周围的事物,从花草树木到路上的车辆、行人,都可以成为谈话的素材,这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