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婴幼儿口腔的隐形威胁
许多家长可能对鹅口疮这一病症还不太了解。作为一种主要影响婴幼儿的疾病,鹅口疮的感染力强,对儿童的健康构成较大威胁。那么,究竟什么是鹅口疮?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感染。这种微生物在口腔不洁净、营养不良的婴儿中尤为常见。白色念珠菌在健康的儿童口腔中也是存在的,但在特定条件下会引发感染。
感染途径多样,包括:
1. 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婴儿在分娩过程中通过产道感染。
2. 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母乳头不干净,导致感染。
3. 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婴幼儿在牙牙学语阶段,喜欢咬手指和玩具,容易将细菌、霉菌带入口腔。
4. 在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容易因交叉感染而患病。
5. 长期服用抗生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导致体内菌群失调,霉菌乘机而入。
诊断方面,一般不需进行复杂的检测。若婴儿鹅口疮反复发作,可刮取白斑进行检查,确定酵母菌的类型,以便医生更准确地用药。
治疗与预防:
1. 与滞留乳块相鉴别。口腔滞留奶块与鹅口疮相似,但性质不同。
2. 采用弱碱性溶液如2%~5%碳酸氢钠清洗,涂抹冰硼油、制霉菌素混悬剂等,效果良好。
3. 加强营养,特别是适量增加维生素B2和维生素C。
4. 婴儿房应注意隔离和哺乳消毒,防止传播。
了解鹅口疮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注意婴幼儿的口腔卫生,定期进行检查,确保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