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是一种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其中1岁以内的婴儿约占50%。全球每年有数百万儿童因腹泻而死亡。在我国,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婴幼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消化酶分泌较少且活力较低,因此无法适应食物质量和数量的较大变化。
腹泻可能是感染性的,也可能是非感染性的。感染性腹泻可能由各种侵袭性细菌引起,常伴随不同程度的全身中毒症状。鉴别这些疾病需要进行大便细菌培养。例如,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极易误诊。但注意流行病学调查,多数可发现接触史,并通过大便镜检查和细菌培养进行鉴别。还需要与其他疾病如婴幼儿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阿米巴痢疾等相鉴别。
另一方面,如果大便中没有白细胞或只有少量白细胞,可能是由侵袭性细菌以外的病因引起的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这些病因可能包括肠道内感染(如病毒、非侵袭性细菌、寄生虫等)和肠道外感染与非感染性因素(如喂养不当)。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与其他疾病如生理性腹泻、导致小肠吸收功能障碍的各种疾病等进行鉴别。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大便次数增多,稀薄,呈黄绿色,但不伴其他症状,食欲和体重增加正常。对于双糖脂酶缺乏、单糖转运障碍、蛋白过敏或谷蛋白肠病等导致的腹泻,去除有关食物后病情通常会得到缓解。
小儿腹泻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仔细鉴别。作为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及时咨询医生并进行必要的检查,以确保给孩子正确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