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源自于肠道病毒的感染。这种病症在孩子们中尤其常见。一旦感染,孩子们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发烧等症状。除了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中医的治疗方法也有着显著的效果。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是如何应对这种病症的。
在中医的理念中,手足口病属于“湿温”、“时疫”等范畴。病因在于湿热疫毒,常常因为体内蕴藏的湿热,与外部的时疫相结合,滞留于肺、脾、心三经而导致。病毒通过口鼻进入体内,首先影响肺和脾两经。因为肺主皮毛,所以初期多表现为肺部症状,如发热、流鼻涕、干咳等。而脾主四肢,开窍于口,因此手足口容易出现水泡,口角生疮、溃烂。
近年来,中医在治疗手足口病时,以清热解毒去湿气为主要原则。采用自拟方剂或成方为基础,根据症状进行加减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比如使用以清热解毒、净心泻脾为主的“清热泻脾散”,治疗了50例手足口病患者,其中痊愈36例,有效13例,仅1例无效,痊愈率达到72%,总有效率高达98%。
清热泻脾散的组成包括金银花茶、蒲公英花、柴胡各10克,莲翘9克,野菊花、白芍、大青叶各12克,熟石膏15-30克。对于兼有高烧和肝风的患者,可以加入羚羊角、蝉蜕;对于内火亢盛的患者,可以合并使用导赤散;若大便不通畅,可以增加黄连、生地黄、薏米仁;对于阴虚者,加入麦门冬、知母;若风热犯肺,则加入桑树叶、杏仁。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用。
中医方剂在治疗手足口病方面效果显著,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尝试这种方法,希望能为你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