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elle益生菌的正确使用与注意事项
许多家长对Culturelle益生菌的正确使用方式存在疑惑,关于Culturelle益生菌是否要慎用也备受关注。下面将为大家科普一下益生菌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以助您更好地了解并带来肠道的健康。
一、Culturelle益生菌需谨慎使用
在临床实践中,益生菌的使用似乎有泛滥的倾向,给人一种“万能药”的印象。许多医生曾误以为益生菌有益无害,可以调理肠道并促进病情恢复。真的任何疾病都能使用益生菌吗?益生菌真的没有禁忌症吗?
二、益生菌并非无副作用
实际上,益生菌并非完全没有毒副作用。在Pubmed上搜索“益生菌”与“败血症”,会发现许多关于益生菌可能导致细菌性脓毒血症的文章。虽然益生菌通常被视为“有益的、健康的细菌”,但这绝不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副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益生菌可能导致机体产生不良反应,如细菌性和真菌性脓毒血症、促进有害代谢活动、过度刺激免疫、胃肠道反应及基因转移等。特殊人群,如早产儿和免疫功能低下者,需特别警惕可能的严重不良反应。
三、益生菌引起感染的发生率
研究显示,使用酵母菌的患者菌血症的发生率约为1/560万,而乳酸菌的发生率更高达1/100万。总体而言,益生菌导致的全身性感染发生率高达0.05%~0.4%。益生菌的种类和剂量也与感染危险程度有关。
四、益生菌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
益生菌相关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免疫不成熟的早产儿或免疫受损的成人。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免疫低下、重症疾病、中心静脉置管以及肠上皮屏障损害等。
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当患儿存在严重感染和消化道症状时,我们常面临使用益生菌的情境。若使用不当,益生菌可能增加菌血症和脑膜炎感染的风险。急性重症炎患者应用益生菌可能增加病死率,因此不适用。
虽然Culturelle益生菌在许多情况下对肠道健康有益,但使用时仍需谨慎。在使用前,建议咨询医生以确保安全有效。四、广谱抗生素是否应该预防性应用益生菌?
在临床实践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往往会引发肠道菌群失衡。抗生素不仅消灭有害细菌,同时也影响有益菌群。一些资深医生建议在应用抗生素时预防性使用益生菌,以预防抗生素相关的肠道菌群紊乱或腹泻。这种做法是否妥当,需要具体分析。
研究表明,接受抗菌素治疗的患者应用益生菌可能导致感染风险增加。这是因为抗生素会改变肠道菌群平衡,可能造成益生菌过度繁殖。特别是某些益生菌,如乳酸菌,有可能引发菌血症、败血症、脑膜炎等严重感染。目前虽未有双歧杆菌引发全身感染的报道,但已有因鼠李糖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引起的脓毒血症案例。
五、益生菌所致的真菌血症及误区
益生菌除了可能引发细菌感染外,还可能造成真菌感染,这是益生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中,酵母真菌血症是最主要的益生菌相关真菌感染。
研究显示,部分应用益生菌的患者出现了侵入式酵母菌感染。尤其是接受肠内营养、中心静脉置管并接受抗生素治疗的重症患者,酵母真菌血症风险显著增高。这些患者的胃肠道粘膜屏障可能受损,容易引发细菌移位和侵入。
对于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使用胶囊剂型的益生菌通过鼻饲管给药时,益生菌可能在打开胶囊时因空气传播而污染周围环境。即使医护人员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也可能因手暴露于室内而受到酵母菌污染,进而可能导致中心静脉置管污染,引发真菌血症。
仅仅了解益生菌可能导致严重感染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更好地应用益生菌,我们需要深入理解益生菌的本质、分类、生理学功能及作用机制。还需要了解益生菌的常见毒副作用,并探讨如何规避这些不良反应,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
对于是否应预防性应用益生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做出合理决策。
参考文献:
[参考具体文献内容]
益生菌常见误区:
益生菌并非越多越好。这里的“多”可以从数量和种类两个方面来理解。数量上的“多”并不意味着效果一定更好。过量或不当使用益生菌可能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引发不良反应。不同种类的益生菌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因此选择合适的益生菌种类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益生菌的世界里,数量众多并不代表就一定是高品质。商家常常大力宣传其产品的益生菌数量,似乎数字越大,功效就越显著。事实并非如此。益生菌在进入人体胃肠道后,许多细菌会在胃酸和消化酶的作用下失去活性,导致到达结肠时,实际数量可能不到原先的一半,无法完全发挥商家宣传的效用。
当我们谈论益生菌的种类时,也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多就是好”。市面上某些益生菌饮料会标榜自己含有多种益生菌,以此强调其产品的肠道健康优势。业内公认的有利于人体肠道健康的益生菌种类仅有五种左右,其他种类的益生菌功效尚未得到广泛认可。即便产品中含有多种益生菌,也不意味着它们一定对人体更有益。
关于益生菌的使用,并非适合所有人群。虽然益生菌制剂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但它们仍然是由细菌株构成。对于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如艾滋病等人群,应谨慎使用。某些特定疾病患者,如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腹泻或便秘、乳糖不耐受、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等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对于正在接受化疗或放疗的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及蛋白质食物过量的患者、炎症性肠病患者(包括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以及长期服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最好也额外补充益生菌。但需要注意的是,益生菌并非越多越好,也不应与药物同时食用。
值得一提的是,存放益生菌饮料的条件对其活性至关重要。益生菌饮料必须在低温环境下保存,这使其带有“寒凉”属性。在中医看来,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性质寒凉的食物,因此也不宜饮用益生菌饮料。从西医角度,患有慢性胃炎、炎或手术后的病人也不适宜食用冰冷的益生菌饮料。选择益生菌产品时,需要了解其适用人群和存放条件。
尽管益生菌有助于缓解便秘,但目前尚无研究表明大剂量补充益生菌可以治疗或预防感冒。在选购和使用益生菌产品时,消费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谨慎选择,并遵循产品说明进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