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是个成语典故,但又不单如此。高山流水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由这个典故衍生出来的有电影,有国画作品,有戏剧作品,有词牌名,还有古风歌曲等等。它不只是讲述了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更是代表了古代文人对知音之情的向往和赞美。
高山流水是战国时期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人,但是在晋国任上大夫。伯牙学琴学的很快,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只是单纯的把音符演奏出来而已,没有神韵。于是伯牙的老师成连先生带着伯牙去到了蓬莱仙山,让他听大自然的涛声,鸟鸣。面对辽阔的大海,葱郁的远山,伯牙心境放松有感而发,终于悟得乐曲如何由心去演奏。伯牙成为一代名曲大家,但是却一直遇不到能够懂自己的知音,这让他十分的苦恼。
高山流水的典故:有次伯牙出使楚国,在海上遇见了大风,于是停泊在一座小山下。伯牙望着明月琴兴大发,于是就拿出琴演奏了起来。正当伯牙完全沉浸在演奏之时,猛然看到有个人在岸边站着一动不动,不禁吓了一跳。那人说自己是个打柴的,走到这里听到琴声绝妙,便不由得站这听了起来。伯牙对此很难相信,很多乐曲名家都不能听懂自己的琴声,一个山野村夫竟然能听懂吗。
于是伯牙又谈了几首曲子,请他来辨识其中的意念。当伯牙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的时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的时无尽潺潺的流水。伯牙听后十分的高兴!邀他上船细谈。知道打柴人名为钟子期后,两人相约明年中秋还在此地相会。这便是高山流水的故事了,知音难觅难觅知音呐。
后来第二年伯牙再来的时候听闻子期因病去世了,顿时伤心欲绝,觉得世上唯一能听懂自己琴声的人不在了。于是伯牙在子期坟前最后弹了一曲高山流水之后就把琴摔了。从此再不弹琴。这个后来的故事同样有个典故,叫做伯牙绝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