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新闻 >

孩子坏习惯父母是元凶

  • 健康新闻
  • 2024-12-18
  • www.shiguanyingerw.cn
  • 健康新闻

初次来访的朋友们,每每走进孩子的房间时,总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这明明是个女孩子的房间,却整理得如此整洁。”

我每每听到这样的评价,心中既有得意的成分,也有一丝无奈。我会解释说:

“这是我孩子的房间,我家的孩子与众不同,原本应该是整洁如新的女儿房间,却像是垃圾站。”

我对女儿房间的描述并非夸张。无论是床边还是地面,她的房间里都堆满了如山般的衣物、书本、文具和各类小吃。在她房间走动,简直就像是在“弹跳前行”。

她的被子从不叠起,她振振有词地辩解:“我醒来时它已经叠好了,睡觉时不是要展开吗?”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她的被子总是呈现出“隧道”状。

脏物就堆在褥子上,晚上要睡觉时,就把脏物”扫”到地板上,第二天再产生一些脏物到被子上。

一开始,我会咬牙切齿地帮她整理,但往往好心没好报。因为我破坏了她的“混乱中的有序”,让她找不到东西。实际上,她找不到东西的概率几乎达到了100%,但她从不慌张,因为她坚信“总有一天它会自己出现”。

后来我也改为责备的方式,隔一段时间就骂她一次让她整理房间。在多次不见效果后,我只能采取鸵鸟政策——将她房间视为“禁区”,不管、不进!

这样的孩子,她书包和衣服口袋的混乱程度可想而知。

如果在洗她衣服之前忘记先清理她的衣物口袋,那么洗出来的衣服最好的结果是粘满了纸屑,最坏的结果是被水彩笔或颜料涂得五颜六色;粘上泡泡糖、糖果残渣、面包屑都被视为“可以接受”的结果。

至于她的书包,你只需看过一次,就能明白古人所说的“乾坤袋”的含义——里面塞满了你能想到或想不到的一切!

她在书包里找东西的方式不是翻找,而是倾倒。桌上的那座小山就是她“倒书包”的“造山运动”的成果。找到东西后再把这堆小山扫回书包。随着读书日的增加,书包里的小山日益壮大,因为里面累积了大量的试卷、废纸、手工作品、书法艺术品、音乐器材、早餐食物等。还有因为害怕忘记带而索性全部塞进书包的所有教材和练习本。

每当因为发脾气让她整理书包,隔几天她就会因为找不到东西而发脾气:“我明明记得放在书包里的东西不见了!”为了避免成为她责备的对象,我只能选择不去管她。

我曾以为只有我家女儿才有这种坏习惯,所以一直难以启齿。直到有一天我去参加她学校的家长会,班主任意味深长地对家长们说:“虽然读书学习很重要,但孩子的生活习惯管理也同样关键。”这才知道,我女儿的同学也有同样的问题。

例如,吃了一半的便当可以随意放在人来人往的班级过道上,大家视而不见地在其上跨来跨去。便当的主人饿了再拿起来吃;桌椅下、抽屉、教室后的储物柜、班级过道上,都有一堆堆由废纸屑、文具、书籍、食物残渣等组成的小山。有一个同学更夸张,抽屉里甚至会有蛆虫出现,因为他什么都往抽屉里塞,却从不清理。

另一个孩子却与女儿的乱七八糟截然不同。走进他的房间,你会被那整洁的触目所及所震撼。他的衣物在衣橱、抽屉里井然有序地摆放着。他甚至有本领将橡皮擦、曲别针等小物品也整理得井井有条。从他一上学开始,我就从未替他整理过书包。他都是自己根据课程表带书、削铅笔等。在上体育、美术、书法课时,他都是自己整理好鞋子、衣服和水彩笔放入书包内。

他从没有忘记带学习用品的记录,书包内嵌物也一直井然有序。例如铅笔盒里的笔分得非常清楚,使用过的和未用过的都有序地排列着;橡皮擦和尺子放在固定的位置;他不仅从未丢失过东西,还经常提醒我忘记的东西。

还记得他升上高三参加大学甄试时,我去找辅导老师咨询。老师看到我带的那张由孩子保存的小纸条时——一张长约15公分、宽仅5公分的高一时学校为学生做的“性向测验评量表”,不禁赞扬孩子的生活管理能力强。我心中虽然高兴“终于在孩子身上赢得了一点面子”,但也忍不住疑惑——同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女儿升上高中后离开了我身边去上海读书。第一学年我经常去上海陪她生活作息仍然乱七八糟成长习惯仍未改变。后来因为学校搬迁到上海浦东离家很远才改为寄宿三年后才搬回本地的家中定居生活终于经过三年的寄宿生活女儿在生活管理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房间不再乱糟糟的写字台抽屉都整理得井井有条这也算是值得我为她骄傲的一点进步了吧。在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驱动下,我开始探寻女儿性格转变的深层次原因。女儿曾坦言:“这是因为在寄宿后有人教啊!”听到这样的回答,我内心感到一阵愤怒和困惑,质疑道:“怎么会有这么冷漠无情的说法,我之前难道没有教过你吗?”

女儿却用平和的眼神回应我:“你没有教,只有骂。”我试图反驳:“如果没有教育,那哥哥怎么养成了整洁的习惯?”女儿回答道:“因为哥哥天生就有整理东西的能力。”我反驳道:“即使是天才也需要后天的培养啊!”

古人的智慧“真知越辩越明”在这一刻显得尤为正确。在激烈的争论中,我开始回顾过去,意识到我确实没有像对待孩子那样耐心地教育和培养女儿的生活管理能力。以整理东西为例,在孩子小时候,我总是耐心地教导他如何把东西放回原处。但对于女儿,我或许期望她能像哥哥一样“自学成才”,因此忽视了对她的教育,没有给她学习和培养的机会,只有指责和比较。

这不禁让我反思:即使是同一个父母所生的孩子,由于教育方式的不同,他们的成长轨迹也会大相径庭。这验证了那句真理——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孩子的父母。我们不应该只关注孩子的天赋和性格,而应该更加注重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成长为更好的人。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更加用心地教育和培养孩子们,给予他们成长的机会和空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优秀、独立、自信的孩子。

下一篇:没有了

第三代试管婴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