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盼望孩子能有所成就。他们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学习各种特长和文化课。并非所有的新项目都适合孩子学习。为此,我们采访了各方人士,希望能为家长在给孩子选择特长时提供一些帮助。
——孩子的心理状态
周奕笑是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年纪尚小,但她承受的压力却很大。周末要参加五个辅导班,包括英语、小学奥数、表达、舞蹈等。问她是否喜欢所有的课程?她摇头表示,自己并不喜欢写作,觉得表达课每周都要写一篇作文很烦恼。但对于其他课程,她觉得挺开心的,就像在玩一样。闲暇时间也是空闲的。周妈妈对周奕笑的要求很高,还准备再给她报一个绘画班,让她先学习一年看看是否喜欢。她的同学曾雅帆建议她应该表达不喜欢,尝试和妈妈沟通,请求更换一些课程。
——家长的心理状态
陆先生和伴侣都是上班族,平时工作非常忙。但无论工作多忙,他们都会坚持每周带女儿去学前教育文化活动中心上课。他们的女儿只有一岁半,但已经是三期培训班的老学员了。目前,陆先生给孩子报了两个班,一个是儿童行为班,另一个是歌曲班。他给孩子报辅导班的目的是让孩子尽早与同龄孩子接触,避免性格内向的坏习惯,对未来上幼儿园有好处。尽管培训费用昂贵,但看到女儿快乐地与同龄孩子玩耍、听歌,陆先生还是感到很高兴的。他认为这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方式,也是提升教育的最佳时机。
——知名人士的建议
鞠萍是央视的知名儿童节目主持人。她认为特长的范畴很广,孩子的兴趣尤其广泛。什么是特长并不是只有像弹钢琴、舞蹈这种有技术标准的才叫特长。她很早就买了一架电子琴放在家里,但没有强迫孩子学习,只是自己有时间就练习,希望孩子能够耳濡目染产生兴趣。孩子的兴趣可以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而改变和发展,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尝试和探索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领域。让孩子自由地探索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是非常重要的。像游泳、篮球等运动也是很好的特长领域,可以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尝试不同的活动,发现他们的兴趣和擅长的领域,并因人施教。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到快乐和满足,而不是逼迫他们学习特定的技能或达到特定的成绩水平。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特点,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差异。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度溺爱或过度干涉孩子的选择和决定。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学校也应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多样化的课外活动选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和发展自己的潜能和特长学校也会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设计活动确保活动的有趣性和有效性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九月的钟声为孩子们带来了重新选择课余活动的喜悦机遇。在低学段,学员们像五彩的泡泡般自由飞翔,尝试各种全新项目,从中发掘自己的兴趣。这是一场属于孩子们的舞蹈盛宴,因为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节奏都是他们自主选择的结果,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即使面对舞蹈练习中的艰辛,他们也乐在其中。
作为北京市小学舞蹈教师尹桂霞来说,她深知家长在孩子兴趣选择上的重要作用。她提醒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根据孩子的性格和兴趣去正确引导孩子规划自身的发展路径。与有经验的教师和辅导老师交流讨论,可以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当明确了孩子的发展方向后,家长应鼓励孩子坚持下去,渡过特长学习的枯燥期。
在舞蹈特长班的选择中,节奏感和身体条件是需要检测的。只要孩子有兴趣并符合要求,大多数都会被接受。训练过程中的确会有辛苦,但每当孩子们咬牙度过困难时,那种成就感是无法言喻的。教师们也会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如举办小比赛、讲述舞蹈故事等。
对于中低学段的孩子来说,由于各方面能力还未形成,因此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兴趣。例如,通过编辑一些富有故事性的小舞剧,让民族舞蹈与短故事相结合,适合三年级以下的孩子。而对于三年级以上的孩子,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这时可以更多地教授他们民族舞蹈的技巧和方法,希望他们在小学升学时能够展现出自己的舞蹈技艺。
付天亮少儿教育多元智能权威专家提醒我们:五岁孩子不必过早学习逻辑性的知识。让孩子像花朵一样自然成长,享受阳光和雨露。现在的孩子很幸福,从小就享受着家庭给予的最好的待遇。但与此家长们也要注意,不能将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各种培训班虽然众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学习。如果不合理的学习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身心上的伤害。
作为家长,在替孩子做出决定之前,请先征询孩子的意见,为孩子制定一个最适合他们的方案,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让孩子享受童年的乐趣,同时也让他们在兴趣爱好中得到良好的发展。只有在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为孩子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