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家来说,手足口病最令人关心的无疑是其治疗方法。手足口病的潜伏期通常为3-7天,患者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患者会突然发病。那么,如何采用中药进行治疗呢?
中医理论认为,该病属于中医“湿温”、“时疫”等范畴。病因在于寒湿疫毒,多因体内蕴藏的寒湿,受到外部时邪的侵袭,滞留于肺、脾、心三经而形成。风邪通过口鼻侵入,影响肺脾二经。初期多见肺脏症状,如发热、流鼻涕、咳嗽等;脾主四肢,口部也受影响,手足口出现水泡、口角生疮等症状。
近年来,中医以清热解毒去湿为主要原则,采用自制方剂或成药为基础,根据病情进行加减治疗,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例如,采用以清热解毒、清心泻脾为主的清热解毒泻脾散治疗50例患者,治愈36例,有效13例,仅1例无效,治愈率达72%,总有效率达98%。
清热解毒泻脾散的组方为:金银花茶、蒲公英花、柴胡各10克,莲翘9克,野菊花、白芍、大青叶各12克,熟石膏15~30克。若患者兼高烧有肝风者,加羚羊角、蝉蜕;兼内火亢盛者,合导赤散。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还可以增加黄连、生地黄、薏米仁等。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用。
小儿手足口病危害大,因此预防手足口病刻不容缓。那么,如何预防呢?
多开窗通风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注意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注意居住环境的整洁卫生,幼儿园及家中要经常开窗通风。这样可以减少空气中漂浮的病毒粒子,使室内病毒达不到让孩子生病的浓度。
要对孩子经常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孩子的餐具、玩具、内衣、毛巾等物品要及时消毒。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不怕酸,但怕紫外线。对于物品消毒,使用酸和酒精的效果不好,但碘伏或氧化剂可以杀死病毒,如84消毒液。还可以采用一般的紫外线照射、外部的阳光和高温蒸煮来消灭病毒。
第三,保护易感儿童。让孩子在饭前便后用洗手液彻底洗手;在手足口病流行时,不要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夏季不要让孩子吃太多冷饮或喝生水;瓜果一定要清洗、削皮;食品要高温消毒,不要吃易变质的食品;提高孩子的营养水平,注意休息,避免过度暴晒和劳累,以免降低抵抗力;密切接触者还可以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来预防。
控制传染源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幼儿园发现第一例病孩,应立即隔离并消毒所有玩具和房间,接触者要接受一周的检疫。孩子治愈后,需经医生同意才能返回幼儿园,以避免孩子之间的交叉感染。患者的排泄物及其他废物可以用3%漂白粉浸泡消毒。在这样的全面防护措施下,我们有望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