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父母,往往会不经意间就犯了一个错误:口头上灌输的道理与实际行动却南辕北辙。这样的行为,如同在无声中给孩子树立了不良榜样。
身为父母,自然深知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的重要性。大多数时候,父母也会时刻提醒自己,“孩子在学习,要做好榜样。”现实却并不总是如人所愿。有时,父母的所作所为并不正确,反而扮演了负面角色。
比如,父母常为了让孩子停止不礼貌的大喊而对他大声呵斥,过后又会因为这样的行为感到内疚。父母意识到这一点,并试图改正。还有一些情况下,父母不愿在儿女身上看到的行为,却无意中在自己身上发生,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不良后果。也就是说,父母希望教育孩子明白某个道理,但自己的不经意行为却使期望化为泡影。
情景一:当你询问孩子一天的情况时,却不在意他的回答。
你下班后回家,询问孩子:“你今天过得如何?”这表明你愿意聆听孩子的故事,同时也在传递一个信息:如果孩子愿意分享他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你会感到非常开心。
如果你问这个问题的时候还在忙着做饭、收拾房间或看报纸,那么孩子就会误解你的意图。从孩子的角度看,你的行为似乎在告诉他:“快点告诉我,因为我没有太多时间。我现在真正关心的是能否赶快做好晚餐……”并且,你也让孩子困惑,为什么你问他的情况,却不告诉他们你自己的情况呢?
相反,你应该表现出对孩子全心全意的关心。暂时放下手中的事情,和孩子坐在一起,认真听他讲话。你的这种行为让孩子知道你真的愿意花时间和兴趣聆听他的故事。也应该经常向孩子分享你自己的事情。当你主动分享自己的故事时,你传递了两个信息:一是聚在一起的时候,是家庭成员分享喜忧的好机会;二是你的坦诚开启了彼此之间的对话。
情景二:你关掉了电视机,但心思却还未完全回到家人身上。
父母都关心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因为有些电视内容不适合孩子观看,而且如果孩子一直看电视,就会减少与家人相处的时光。许多父母会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但却没有意识到仅仅限制时间还不够。
坏的榜样是,电视虽然关了,但孩子仍能感觉到父母的心思并没有完全放在家人身上。父母的行为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为了在这个社会生存和生活,必须无休止地工作。
相反,好的做法是每天留出一段时间全家人聚在一起,没有电视、音响和其他电子设备的干扰。这段时间可以让父母和孩子真正享受彼此的陪伴,明白生活可以是快乐和幸福的。这样的行为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