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后尿道瓣膜症手术治疗之路
走进神秘的医学领域,我们将一同了解后尿道瓣膜症手术治疗的全过程。对于患有后尿道瓣膜症的婴儿,其治疗策略与肾功能状况和年龄息息相关。面对因后尿道瓣膜症引发的严重尿路梗阻,我们首要任务是调整水、电解质平衡,控制感染,同时确保尿道或膀胱的顺畅排水,全力保护肾功能,努力让肾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通过导管排水,大约5至7天可逐渐恢复。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后尿道瓣膜症得以更早诊断并接受治疗。在肾功能有所改善之后,我们可以利用尿道或膀胱电灼烧瓣膜的方法。通过F内镜或输尿管镜深入尿道,我们可以观察到外括约肌的状况。当内镜进入尿道,从膀胱内向外冲洗时,可以看到瓣膜如花朵般张开,其间的5点、7点和12点位置的瓣膜将被电灼烧。对于那些无法通过尿道放入内镜的患者,我们可以通过膀胱造口进入,沿着电灼烧瓣膜进行操作。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在扩张的尿道中清晰地看到瓣膜,并且对尿道的伤害微乎其微。如果尿道过于狭长,常规膀胱尿道镜无法触及瓣膜,此时我们可以选择可弯曲的膀胱尿道镜或利用Nd-YAG激光切除尿道瓣膜。
对于那些情况较差的婴儿、新生儿或早产儿,我们可能会首先进行膀胱造口,将膀胱前壁固定在腹壁上,让尿液自然排出,待情况改善后再进行电灼瓣膜。实际上,输尿管皮肤造口或肾造口在这些情况下是很少使用的。开放性后尿道瓣膜切除术和尿道扩张术在后尿道瓣膜疾病的治疗中也并不常见。
完成电灼瓣膜后,我们需要紧密随访,观察膀胱是否能有效排空,肾功能是否恢复,同时留意是否有复发性尿路感染。儿童的一般状况恢复较快,但膀胱和输尿管的恢复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有时,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情况可能会缓解甚至消失。若仍存在反流,我们会采取具有抗反流作用的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在随访过程中,若肾、输尿管积水没有改善,持续存在单侧严重反流,我们会检查输尿管是否有梗阻,并考虑进行输尿管成型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若出现肾功能不全,可能是肾脏存在严重发育异常,此时我们会考虑进行患侧肾切除术。部分儿童在电灼瓣膜后仍会出现排尿困难,这时需要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可能合并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膀胱颈肥厚、膀胱容量减少等问题,通过药物治疗、间歇性导尿或膀胱扩张术来解决问题。
每一步治疗都承载着希望与未来,我们致力于为患者找到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帮助他们战胜病魔,重拾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