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剖宫产率的标准中,世卫组织设定了15%的界限。然而在我国,剖宫产率远远超出了这一标准,一些三级甲等医院的剖宫产率甚至高达40%-60%。对于选择剖宫产的原因,很多是因为对手术和健康的潜在风险缺乏深入了解。剖宫产并不是理想的分娩方式,它只是一种在难产时为了保障母婴生命安全而采取的应急措施,不应被盲目选择。
我国剖宫产率的上升主要源于两大因素。首先是社会因素。人们对剖宫产存在误解,认为剖宫产的婴儿比自然分娩的婴儿更聪明,母亲的身体恢复更好。产妇及其家属不愿承担围生期缺氧和产伤的风险,忽视了剖宫产的缺点。由于产科医生在工作中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在面对一些可能对母婴产生不利影响的异常情况时,为了避免承担责任,可能会建议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这种情况下,为了胎儿的安危,多数产妇会选择手术。还有一些产妇对自然分娩存在恐惧心理,无法忍受分娩过程中的疼痛,从一开始就拒绝阴道分娩。有些产妇及家属对分娩时间有特定要求,希望选择吉日让宝宝出生。
其次是医源因素。例如臀位分娩几乎已被剖宫产所取代;大龄产妇的比例在逐渐上升;由于血压监测仪的普及应用,假阳性率增加,从而提高了剖宫产的概率。年轻的医生在处理难产时缺乏经验,怕承担责任,而剖宫产相对更容易解决问题。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剖宫产率的上升。
与正常的阴道分娩相比,剖宫产的母婴并发症较多。对母亲而言,手术过程中存在风险,术中出血较多;术后容易发生感染;术后活动受限,不能迅速恢复饮食,可能导致奶水减少,使哺乳时间延长;腹部手术伤口愈合比阴道自然分娩慢得多。对宝宝而言,阴道分娩过程中,胎儿头部经过产道多次挤压,有利于新生儿的大脑发育,同时肺内液体被挤出,可以显著降低婴儿湿肺的发生。而剖宫产的宝宝由于没有经过产道挤压过程,湿肺等并发症比自然分娩高。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剖宫产的宝宝肠胃中双岐杆菌样病菌和乳杆菌样病菌的移栽速度延迟。剖宫产的宝宝发生腹泻和对食物过敏原过敏的风险大于阴道分娩组。科学研究表明,剖宫产可能是两岁之前发生哮鸣和至少对食物过敏原产生过敏的另一个风险源。研究发现,剖宫产的宝宝建立多元化菌群的速度较慢,与顺产的宝宝有区别,甚至在出生6个月后、7岁的时候仍与顺产宝宝存在差异。
应该加强对剖宫产的宣传教育,让人们了解其利弊,避免盲目选择。医生也应该根据母婴的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分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