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就是我们俗称的蛀牙或虫牙。它的形成原因是牙面被口腔内的细菌分解产物所侵蚀。初时,牙齿颜色变黄或变黑,毫无痛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口腔卫生不佳,食物残渣留在牙齿表面,细菌分解食物中的糖分产生酸,逐渐腐蚀牙齿,形成黑洞。若不及时治疗,累及牙神经会引起剧烈疼痛。更甚者,龋齿的二次感染可能形成病灶,引发或加重关节炎、心骨膜炎、慢性肾病、多种眼病等疾病。龋齿的预防和保健至关重要。
对于儿童龋齿,其表现症状根据龋齿破坏程度分为浅、中、深三种。
浅龋:病变仅在釉质层,牙齿颜色出现黑点或脱钙白点,食物易嵌塞,但患儿无不适感。
中龋:病变已达牙本质,形成浅层龋洞,此时患儿对冷、酸、热刺激感到明显酸痛。
深龋:病变深入牙髓腔,疼痛持续一段时间消失后,如不治,细菌将沿牙根扩散至牙尖,引起根尖周炎,形成慢性病灶,进一步引发其他全身疾病。
婴儿若不注意口腔清洁,如早晚不刷牙,龋齿就会乘虚而入。治疗龋齿,早期干预可防止进一步伤害。治疗目的是终止病变过程,恢复牙齿的固有形态和功能。治疗原则在于彻底清除龋齿病变组织,最大限度地保存牙体硬组织。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龋齿组织研磨、再矿化、填充法以及嵌体。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初期龋齿,常用药物如氨硝酸银和氟化钠等。氨硝酸银具有防腐杀菌作用,常用于治疗细菌引起的龋齿。使用时,需将氨硝酸银棉球反复涂抹于病变组织上,并用热气吹干,以有效控制细菌增殖。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后牙治疗,不适用于前牙。
龋齿组织研磨法则适用于龋齿面积广泛的情况,如咬合面龋齿、釉质或牙本质层剥落等。该方法主要磨去尖锐的牙齿、边缘和表层龋齿组织,阻止龋齿继续发展。
再矿化法则是通过人工调制钙、磷、氟化物矿液作用于牙齿,使病变区重新获得矿物质。这种方法适用于初期龋齿,具体方法包括使用含有漱口水的矿液。
而对于已形成实质性缺损的牙齿,填充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方法。它利用补牙洞型将填充材料固定在牙齿上,恢复牙齿缺损和功能,保持牙齿形状和牙列的完整性。
预防和治疗龋齿至关重要,对于儿童而言更是如此。正确的口腔清洁习惯以及定期的检查和治疗是保持口腔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