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逗妈满脸愁容,因为她的孩子总是“三分钟热度”,无论是搭积木还是玩玩具车,都只能维持极短的时间。这让妈妈担忧,孩子如此不专注,将来读书了该怎么办?能否静下心来认真读书?
在儿童心理专科门诊,医生时常会遇到家长们类似的疑虑:孩子们玩具换得勤,看书、画画、做手工都坚持不久。有些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上课时容易“走神”,做作业也是磨磨蹭蹭、粗心大意。这些现象的背后,大多与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专注有关。
注意力,是一个人精神活动的核心,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儿童的注意力是从无意注意逐渐向有意注意发展的。新生儿主要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会被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新奇多变的事物所吸引。但随着年龄增长,大脑功能逐步完善,孩子们开始发展有意注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专注力。这种专注力对孩子们未来的学习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如何从小培养孩子们的专注力呢?
在婴儿期,家长们可以通过色彩鲜艳的物品,如红球或黑白相间的几何图案,吸引宝宝的注意力。通过移动这些物品,可以训练宝宝的追视能力,同时促进眼手协调。当宝宝学会爬行和走路后,家长们应让他们接触来自不同新事物的刺激,为他们创造一个干净、安全的环境,让他们尽情探索。
逐渐培养幼儿的注意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对培养孩子的耐心和延长学习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家长们可以通过游戏中的亲子互动,提升孩子对某件事的兴趣,从而延长他们专注的时间。例如,在玩橡皮泥时,可以引导孩子捏出不同形状的东西;在讲故事时,适当增加提问,让孩子在听的过程中更加专注。
减少干扰物。当周围的干扰物过多时,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在玩玩具或学习时,尽量只提供一种玩具或一项活动,让孩子能够专注于其中。在孩子完成作业或学习时,家长应减少周围的干扰因素,如关闭电视等。
养成固定时间做某一件事的习惯。孩子入学后,家长可以让孩子养成固定时间学习的习惯,并在这个时间段为他们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空间。通过反复强化,孩子会渐渐在那个时间段自动进入学习状态。
从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是非常重要的。家长们可以通过上述方法,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专注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