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男孩来说,他们天生具有易兴奋、情绪不稳定的特点,以及独特的思维模式和办事方法。一旦他们养成了随意花钱的习惯,就会对“贫困”和“富有”没有明确的认知,认为父母为自己花钱是理所应当的。
我们身边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有的男孩因为父母不能满足他的一个小小要求,就对父母心生怨恨,感觉父母不爱他,从而对父母挑剔、对抗,甚至无缘无故以死相逼;有的父母辛辛苦苦、勤俭持家,供自己的“小心肝”上名牌大学,希望他们未来能考上重点名校。那些孩子却沉迷于网吧,对学习漠不关心,对父母的教诲也视而不见。
许多父母认为满足儿子的所有需求是对他们的一种爱。但这种过于丰富的爱,会给男孩的一生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给予孩子过多的物质享受,他们会无休止地索取,忘记奉献和创造;如果我们时刻为他们遮风挡雨,他们就会变成养在笼子里的“金丝鸟”,永远失去展翅高飞的能力。
这里给父母一个建议——有句俗话说得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什么“贫困”反而会让孩子们早点成熟呢?原来这句简单的话里面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哲理:只有“贫困”,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苦”和“累”,从而奋发图强,努力改变现状;只有“贫困”,才能让孩子在艰难的生活中锻炼,成为具有不屈不挠精神的“社会栋梁”。
父母可以尝试以下教育理念,让你的儿子体验一次“贫困”:在日常生活中,故意表现出节俭和朴素的生活方式。例如,一对年轻夫妇虽然收入丰富,但他们却选择故意扮成“贫困”。他们不再追求时尚和品牌,吃的也不再刻意追求美食佳肴。他们还会时不时地跟孩子谈论自己工作的艰辛和赚钱的不易。在这样的教育下,他们的儿子从小就学会了节俭和节约,从不乱花零用钱。他会把家里不用的纸箱存起来,积累到一定数量就卖掉。看到儿子如此懂事,夫妇俩心里美滋滋的。
常言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孩子习惯了随意花钱的生活后,面对父母的拒绝或家庭的不幸时,他又怎能理解和接受呢?而如果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节俭的观念,长大后的他也必定会更加珍惜财富,并感恩父母为自己所创造的一切。这对夫妻独特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做父母的借鉴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