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先天性膈疝:一种源于胚胎时期的疾病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是一种源于胚胎时期的疾病,由于膈肌闭合不全,导致单侧或双侧膈肌出现缺陷,部分腹部脏器通过缺损处进入胸腔,造成解剖关系失常。这种疾病主要分为胸腹裂孔疝、食管裂孔疝和先天性胸骨后疝。那么,新生儿先天性膈疝具体有哪些症状呢?
一、胸腹裂孔疝
新生儿期的胸腹裂孔疝主要表现为呼吸、循环和消化系统同时存在的急性症状,其中以呼吸道症状最为突出。患儿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发绀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在出生后立即出现,或者出生后数小时内显现,其严重程度取决于膈肌缺损的大小。
二、食管裂孔疝
小儿食管裂孔疝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常见的症状包括呕吐、呕血、便血、咳嗽、气喘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吞咽困难等。
三、先天性胸骨后疝
先天性胸骨旁疝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通常在患儿哭闹、仰卧位或腹压增加时,会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发绀等现象。当立位、安静或腹腔压力减小时,这些症状会消失或减轻。若疝入胸腔的消化道出现嵌闭,则可能出现呕吐、腹胀、停止排便等肠梗阻征象,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导致贫血。结肠疝入胸腔的患儿,常有上腹不适等症状。
针对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保守治疗包括饮食调节、生活指导、胃动力药物和制酸药物的使用等。手术治疗则是在确定诊断后尽早择期进行,若有嵌闭则需要急诊手术。治疗原则需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评估和确定。
那么,如何预防新生儿先天性膈疝呢?预防的关键在于婚前体检和孕期保健。婚前体检在预防出生缺陷中起到积极作用,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查、生殖系统检查、普通体检等,同时询问疾病家族史、个人既往病史等,做好遗传病咨询工作。孕期保健方面,孕妇需要尽可能避免危害因素,包括远离辐射、农药、噪音、烟雾、酒精、药物等,同时进行系统的出生缺陷筛查,包括定期超声检查、血清学筛查等,必要时进行染色体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