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第二个境界中,我们经历了闻过则喜、己所不欲的挑战。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对一些令人不悦的事情,比如被领导在公共场合批评,或是被迫做不愿意做的事。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往往让我们感到烦躁和沮丧。当我们为人父母时,这些曾经让我们不悦的经历,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转移到孩子身上。
许多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常常以“我是在教育他”为理由,气势汹汹地施加压力。这种方式往往会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导致教育失效,甚至引发亲子矛盾。试想,当我们自己面对领导的批评时,即便知道错了,也会顾及面子,寻找台阶下。孩子的自尊心同样强烈,父母需要采用更为温和的方式来与孩子沟通。
曾经遇到一位父亲,他坚信只有父亲的严格塑造,孩子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于是,他采用军事化的管理方式,无论孩子正在做什么,都必须立即停止。这种做法导致每晚八点半都陷入紧张氛围,父子之间的冲突不断上演。这位父亲意识到自己的方法失败时,感到十分迷茫。当被问及是否会对他人强制指令时,他承认即使是自己的老板也不会这样做。这时,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为什么我们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却强迫孩子去接受呢?他们也是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进入第三层人生境界后,我们开始学会换位思考。作为父母,我们经历了最初的混乱和焦虑后,开始尝试理解孩子的感受。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想象他们被提出母体时的感受,面对新环境的挑战和适应过程。通过这样的思考,我们能够更加平静地面对孩子的成长过程,明白自己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理解。换位思考在人际关系处理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的核心是“理解”。孩子的发展需要他们自身的努力,有时候并不是他们调皮捣蛋或犯错误,而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有限。父母需要有一颗包容的心,认识到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如果我们能够以理解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发展过程,那么家庭教育还有什么障碍呢?
希望通过这个栏目与家长们共同探讨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的话题。让我们共同努力,使父母更加了解孩子,让孩子真正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