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父母,我们深知应该多表扬、多激励孩子,但有时发现这样做似乎并没有带来显著的进步,于是开始疑惑:我们的表扬方式是否出了什么问题?一位充满疑虑的母亲提出了这个问题。
答案是: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表扬良好的行为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有益的。但关键在于,表扬也是一门艺术。如何使表扬更加有效呢?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
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做好一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了。良好的习惯和卓越的成绩都是由这些“简单”的行为累积而成的。只要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和增强信心,父母就应该慷慨地给予表扬。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表扬的标准。
要即时表扬相对应的行为。否则,孩子会不清楚为何受到表扬,从而对这次表扬没有深刻印象,更谈不上强化良好的行为。因为在孩子的心中,事情的逻辑关系是紧密相关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表扬要具体。越具体的表扬,越能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良好的行为,越能准确地找到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自己把书整理得整整齐齐,如果父母只是说:“你今天表现很好。”这样的表扬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很好”指的是什么。不如说:“你自己把书整理得那么整齐,我真高兴!”一些常用的表扬,如“你真聪明”、“太棒了”,虽然暂时能提升孩子的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为什么受表扬,而且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一点批评的坏习惯。
表扬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过程。孩子常常出于好心却办了“错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做”,饭后自己洗碗,却不小心把碗打破了。如果父母不分青红皂白地责备孩子,可能会让孩子不敢再尝试自己做事情。如果父母能平静地说:“你自己做事很好,但厨房地面滑,要小心!”孩子的情绪就会放松,不仅喜欢自己做自己的事,而且还会非常愿意帮你做好其他家务。只要孩子是“好心”,就应该表扬,再帮他分析造成“错事”的原因,并告诉他如何改进,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