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婴儿鹅口疮:全面解析成因、预防与治疗方法
刚出生的婴儿,因身体各器官组织尚未完全成熟,对外来疾病性微生物的抵抗力较弱,鹅口疮这一常见疾病便容易在此时乘虚而入。
鹅口疮,又称为雪口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发的。这种真菌在婴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虚弱时特别活跃,会在口腔内粘膜表面形成斑片白膜。
那么,鹅口疮是如何感染的呢?
1. 新生儿在通过产道时,可能会接触到母亲感染霉菌的分泌物。
2. 母乳喂养虽然是最天然的食物,但如果母亲的乳头不干净,或者婴儿的奶瓶口没有完全消毒,也可能成为感染的来源。
3. 当婴儿开始长牙,牙床疼痛时,如果接触到感染白念珠菌的玩具和食物,就容易把病原菌带入口腔。
4. 婴儿在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也可能会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
5. 长期服用抗生素或激素的婴儿,因体内各菌群比例失调,也可能引发鹅口疮。
如何预防鹅口疮呢?
1. 准妈妈要保持阴道清洁,如有霉菌感染,应及时治疗。
2. 哺乳中的母亲要洗澡,保持内衣的清洁,并在哺乳前用温水清洁乳晕。母亲要保持饮食清爽,为婴儿提供健康的母乳。
3. 家长应带婴儿进行户外活动,增强抵抗力。
4. 婴儿用品应定期消毒,并避免与他人共用。
5. 如需使用抗生素或激素,请先咨询医生。
如果不幸感染了鹅口疮,家长们也不必过于担心。有以下几种治疗方法:
1. 利用碱性环境大多数病菌难以生存的原理,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婴儿的口腔。注意不要用热水洗嘴,让婴儿自动吐出唾液是清洁口腔的好方法。
2. 口服维生素B2,平衡饮食,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
3.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必要时请带婴儿去医院就诊。
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恢复和维持至关重要。家长们在生活中决不能忽视孩子的行为,帮助孩子们远离疾病,让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