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一个令家长们揪心的婴幼儿常见疾病。它在婴儿的口腔内织下白色的假膜,因其白如瑞雪,也被人们称为雪口病。这种病状源于白色念珠菌的感染,它侵袭那些口腔清洁不到位或是营养不良的小生命。让我们深入了解其表现与应对之策。
鹅口疮的症状在婴儿口中悄然显现:
1. 口腔的粘膜上会出现乳白色、稍微隆起的斑膜,这些斑膜周围并无炎症反应,触之无痛。在擦去这些斑膜后,你会看到下面裸露的红色创面。这些斑膜可能出现在舌头、颧腭或唇内的粘膜上。
2. 这些白斑在颧舌、软腭和唇部粘膜上容易发生,而且,这些白斑并不容易用棉棒或湿纱布擦去。
3. 病情轻微时,你可能不容易发现这个病症,除非仔细检查婴儿的口腔。婴儿可能没有明显的疼痛表情,但在吃饭时可能会表现出疼痛。如果病情严重,婴儿可能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食欲下降、哺乳困难,并伴随轻度发热。
4. 如果不及时治疗,受损的粘膜可能会扩散到咽部、扁桃体、牙龈等,甚至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病变,如念珠菌性食道炎和肺念珠菌病,这时婴儿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和吞咽困难。极少数情况下,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可能会影响婴儿的终身免疫功能,并可能继发其他细菌感染,甚至引发败血症。
关于护理鹅口疮的措施,我们有以下建议:
1. 涂药:当婴儿出现鹅口疮时,母亲可以用2%的苏打水清洗婴儿的患处,然后每天涂抹制霉素甘油3到5次。轻症婴儿涂药2到3次即可康复。
2. 保持卫生:鹅口疮主要通过霉菌传播,所以母亲在哺乳前要记得用温水清洗乳头,保持乳头卫生。如果是人工喂养,一定要确保奶瓶、奶嘴的消毒工作。
3. 口腔清洁:为了遏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我们要注意婴儿的口腔卫生。哺乳后,可以喂婴儿一些温水来清洁口腔。但切记,不要用棉花和纱布去擦拭婴儿娇嫩的口腔黏膜。
希望每一位小天使都能健康成长,远离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