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中,儿童精神营养的“挑食”现象已普遍存在,这一现象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言,无疑是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的。
作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充足的物质营养和精神营养的滋养。精神营养,是儿童心理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社会的关爱、良好环境的熏陶,更包括家人、育幼工作人员及老师对孩子的关爱、教育、引导和批评。这种精神营养与物质营养一样,需要充足且均衡。
当前孩子们在精神营养方面存在诸多普遍问题:
一、过度溺爱。过度的溺爱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和成长极为不利,容易导致他们骄纵、怯弱、古怪,甚至引发儿童心理问题。
二、教育不足。许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智力开发,如教孩子识数、识字、绘画、弹钢琴、唱歌等,却忽视了品德教育,如如何做人、什么是好坏、美丑等。
三、监管不严。孩子的是非观念不清,必须进行必要的约束,为他们设立一些规定或规范性的措施,并在日常活动中给予指导。在许多家庭中,孩子是“小霸王”,敷衍了事、肆无忌惮,长此以往导致各种不良行为的滋生。
四、批评缺乏。当孩子做错事甚至犯下严重错误时,家长并不及时批评纠正。适度的批评对孩子认识并改正错误至关重要。
五、方法不当。教育孩子的方法、方式需要讲究,需要语言委婉、方式恰当、诱导正确,让孩子愉快接受、善于实践。绝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这样不仅达不到目的,还会适得其反,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
儿童是花朵、是小苗、是未来,要想让他们茁壮成长,就必须在物质营养和精神营养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呵护。在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努力下,让我们携手摆脱和避免儿童精神营养“挑食”现象的发生,培育新一代的花朵茁壮成长。在当前的“公民道德建设进万家”活动中,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和谐、有利于成长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