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肝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口腔疾病,尤其是婴儿,一旦患上鹅肝,会出现轻度发烧、食欲锐减、哭闹不安等症状,让初为父母的家长倍感困惑。那么,宝宝患上鹅口疮时,应该如何应对呢?
要注意宝宝口腔的清洁。喂养前后要用温水清洗乳头,喂养后再给宝宝喝少量温开水。期间可以使用银花甘草液等擦拭口腔,每天数次,若局部出现溃疡,可适量涂抹冰硼散或龙胆紫。
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口腔黏膜和舌头状况。如出现白屑增多、口臭、便秘、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对于发热的宝宝,要定期测量体温,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使用淡盐水和温水擦拭身体。在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使用中药汤剂和特定药物来处理便秘和疮面。
母乳喂养的妈妈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酒类刺激性食品。宝宝的奶瓶、奶头及餐具要定期清洁消毒。
局部使用制霉菌素是治疗鹅口疮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用制霉素和肝油擦拭宝宝的口腔,制霉素片要溶于10毫升的温开水中使用,避免使用冷水和热水。用药时间至少7天,白斑消失后仍需继续用药1-2周以防复发。同时可以使用小苏打溶液清洁宝宝的口腔和母亲的乳头,使口腔呈碱性环境,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和繁殖。
在宝宝患病期间,要鼓励其多喝水,并为其提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蛋羹、麦片等。宝宝因疼痛不愿进食时,应耐心喂养以保证营养摄入。避免摄入过酸、过咸、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疼痛。如果宝宝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长期不想吃奶、轻微发热、烦躁不安;口腔粘膜上的乳凝块样品向咽下蔓延;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未见好转或鹅口疮情况加重。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家长们对鹅口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了减轻孩子的痛苦,家长们应该积极学习鹅肝的护理知识,并在宝宝生病期间注意饮食清淡、适当加强营养,避免疾病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