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在出生后一周的早产儿中更为普遍。这种疾病也被称为白口糊或雪口症,是由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这是一种真菌(也称为霉菌)。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他们在面对诸如虚弱、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抗生素和激素等情况下,更容易受到这种疾病的侵袭。
当新生儿患有鹅口疮时,他们的口腔内会出现许多像牛奶斑一样的东西,粘在口腔壁上,很难与新生儿吃牛奶留下的痕迹区分。使用棉棒擦拭时,这些斑点可能会变成奶斑,而不擦拭则可能显示为鹅口疮。到医院进行真菌直接涂层检查,可以看到菌丝和成群菌孢菌素。
如果不及时治疗,这些斑状霉菌会越来越多,可以融合成片或连接,增加厚度。在病情初期,新生儿可能没有明显的不适感,但随着病情的恶化,他们可能会表现出烦躁、饮食减少、甚至在饮食中感到疼痛而拒绝进食。严重的情况下,鹅口疮可以扩散到喉咙,引起吞咽困难,甚至引发霉菌性肠炎、霉菌性肺炎以及全身念珠菌感染。
针对鹅口疮的鹅肝按摩疗法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手法包括清天河水、退六腑、清肝和清心等。还可以揉天心、沿着脊柱两侧摩擦背部和腰部、胃清理和揉板门等。针对不同症状类型,如心脾郁热型和脾虚湿盛型,还需要进行特定的手法操作。
心脾郁热型的患儿口腔粘膜充满白屑,白屑周围有红晕,同时可能伴有心烦、面红、口臭、大便干燥等症状。对于这种情况,需要清脾经、清心经、推七节骨,并按摩心俞和脾俞穴位。
脾虚湿盛型的患儿则表现为口腔粘膜布满白屑,周围红晕较淡,同时伴有面色苍白、身体瘦弱、四肢不温等症状。这时需要摩中脘、补脾经、揉板门,并按摩脾俞、胃俞和足三里穴位。
通过正确的按摩疗法,可以有效缓解鹅口疮的症状,帮助新生儿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