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达父亲郭华昌是红军,1937年参加革命,曾经给朱老总当过警卫员,郭达说“我也是从一份档案中,才知道从未见过面的父亲,曾经当过朱德的警卫员。”郭华昌解放初期就是行政14级的干部,至于郭华昌是怎么死的,一直是个谜,郭达也未曾在公共场合提到过!
郭达 饰 郭大叔
潘长江 饰 中村下等兵
刘小微 饰 姥姥
刘小微 饰 妈妈
刘小微 饰 我(片头记者)
胡晓光 饰 轮椅太君
李明 饰 翻译官
宝德 饰 队长
刘大毛;二毛; 饰 孩子
张晓宁 饰 鬼子甲
李保国 饰 鬼子乙
郑杰 饰 鬼子丙
冈强 饰 鬼子丁
扩展资料
剧情简介
提起这个故事,还得从我姥姥(刘小微)说起。我姥姥上学的那个年代正是闹鬼子的时候,学校里经常有鬼子来抓爱国学生,而被抓走的学生又大多没有回来过。
一天,姥姥为了将爱国学生搜集的一份日本鬼子拿中国人进行细菌实验的证据送出去,而被鬼子盯上。姥姥的同学把姥姥推上墙头后,自己却牺牲在鬼子的子弹下。
慌乱之中,姥姥跑进一个站台,钻进一个木箱子,被日本鬼子抬上了列车。列车出站驶入山区时,列车上负责押送任务的鬼子遭到隐藏在列车车厢煤堆底下的游击队员的袭击。
一场激烈的近距离枪战后,鬼子不仅损失一架飞机,押送的大木箱子还被游击队员成功截走。为了将大木箱子在鬼子出动之前送达太行山深处的游击队根据地,游击队长将大木箱子交给一个赶着驴车回村的中年农夫(郭达),不想农夫赶着驴车还没到村口就遇到从城里追出来的一队鬼子兵。
在途中,让农夫吓得目瞪口呆的是,驴车上的大木箱子里坐着一个漂亮的女学生,旁边还躺放着一尊金光灿灿的佛头像。
原来,抗战已经进入尾声,如秋后蚂蚱一般的日本鬼子想乘机捞一笔,把这尊佛像运回日本。而这个女学生就是我那危急乱藏身的姥姥。农夫的机智虽然巧妙地骗过汉奸翻译和路边小队长对驴车的搜查,却被强令带路,进入石桥村。
进入石桥村,村里上到没齿古稀的老奶奶,下到稚气未脱的儿童团员都用自己的方式,加入到保护国家文物、解救我姥姥的队伍中来。不仅如此,村里埋设的地雷、老奶奶喂养的大公鸡、农夫拉车的驴也都让鬼子出尽了洋相、吃尽了苦头。
经过一天的巧妙周旋,我姥姥和农夫配合打回村里的游击队员全歼了鬼子的小分队,成功地保护了国家文物。
我姥姥和农夫在游击队员的护送下,拉着佛像国宝朝游击队根据地走去的第二天早晨,唯一侥幸逃出村子、经过几次折腾已经神经失常的鬼子兵“罗圈腿”(潘长江)在爬上山顶的那一刻,听到“举起手来”的一声大吼,向着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乖乖地举起了双手,在鬼子兵“罗圈腿”的身后是巍巍的太行和逶迤雄壮的万里长城
片名举起手来
导演: 冯小宁
主演: 郭达 / 潘长江 / 刘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
上映年度: 2005
又名: 十面攻敌
快速注册
剧情简介 · · · · · ·
我姥姥(刘薇饰)上学的年代正是闹鬼子的时候,学校里经常有鬼子来抓爱国学生,而被抓走的学生又大多没有回来过。一天,姥姥被鬼子盯上,慌乱之中钻进大木箱被日本鬼子抬上了列车。出站驶入山区时列车遭到游击队员袭击,队长将大木箱子交给一个赶着驴车回村的农夫(郭达饰),不想就遇到一队鬼子兵。巧妙地骗过搜查,农夫却被强令带路进入石桥村。
进入石桥村,村里老小都加入到解救的队伍中来。不仅如此,村里埋设的地雷、老奶奶喂养的大公鸡、农夫拉车的驴也都让鬼子出尽了洋相、吃尽了苦头,尤其是个“罗圈腿”(潘长江饰)。经过一天的巧妙周旋,姥姥和农夫配合打回村里的游击队员全歼了鬼子的小分队……
电影以一个偶然之中进入山西的北京女大学生的视角,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一队精锐的日本兵冲进小山村,寻找一尊金菩萨头像。郭达扮演的农村郭大叔和敌人进行斗智斗勇的周旋,而潘长江饰演的“日本鬼子”罗圈腿被农民的铁锹打成了白痴,会说的话只剩下“花姑娘”。而日本兵也进入了郭达以及武工队阴差阳错设下的一个个陷阱。电影开头部分,还是冯式战争场面,特别是在火车上的打斗,而在进入农村环境中,日本鬼子便彻底成为中国人民眼中的恶魔和笑料。冯小刚甚至刻意扩张了五六十年代的风格,将侵略者设计成一群蠢猪。在我看来,既然日本在当年给中国制造了那么多灾难,我们是的胜利者,更有权力进行对历史的塑造。电影的主题歌是“老少爷们儿,姑娘媳妇儿,村头来了群小鬼子儿,大枪上挑着面小旗子儿,鼻子下留着撮小胡子儿,抢咱的东西还杀咱的人儿,行吗?啊呸!”
最近网络上的“潘嘎之交”比较火,老戏骨潘长江也再度火了一把。
作为春晚钉子户的潘长江,这些年和蔡明成了春晚上观众必看的一对老搭档。
他们也成为了坚守春晚舞台的一对老前辈,依然充满激情,紧跟潮流。
不过,提起蔡明曾经的黄金搭档,当属消失了10多年的郭达,他也和潘长江活成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方式。
蔡明和郭达,这对春晚上的经典黄金搭档,塑造了太多经典作品,也带给了观众无数的欢声笑语。
如今,已经隐退春晚10年,过上平淡生活的国家一级演员郭达,你还记得吗?
郭达是个出身比较苦难的孩子,因为他在出生之前父亲就去世了,所以是个悲苦的遗腹子。
父亲不在了,只剩下孤苦的母亲,独自一个人抚养他和姐姐,日子过得十分艰辛。
这样的家庭,也让郭达从小就懂事独立,而且特别能吃苦。
小的时候,郭达完全没想过自己将来能和艺术结下缘分,或者说成为一名演员。
那时候,为了能够早早赚钱养家,郭达从十四五岁就成了一名工人,主要就是去修铁路,后来还喂过猪。
不过,虽然生活和工作很是乏味辛苦,郭达的内心世界却是非常的丰富快乐。
郭达虽然一辈子没见过父亲,但却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父亲是个多才多艺的人,还曾在剧团工作过,所以是个文艺的人,这一点也遗传给了郭达。
所以,小的时候,郭达常常爱看各种文艺节目而且还会跟着表演,没事的时候,还会练习父亲留下的那把珍贵的小提琴。
于是,在当工人或者喂猪的那段苦闷日子里,郭达依旧将文艺爱好当做自己最大的快乐。
时间久了,郭达不但把它当成兴趣爱好,还付诸了行动,积极实现梦想。
1974年,上天终于给命苦的郭达打开了一扇窗,让其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
那一年,郭达19岁,命运彻底发生了转折,也开启了自己的艺术梦想。
郭达在上戏主要学习的就是话剧表演,这也让他积累了很强的表演功底。
学了3年毕业后,郭达因为是西安人,就被直接分配到了陕西话剧院当了一名话剧演员。
我们知道,话剧演员出身的人,演技功底都是极其的了得,郭达更是如此。
从一开始就学习话剧到工作也是表演话剧,再加上极高的表演天赋,郭达成名是迟早的事。
但成名之前都需要时间的磨练和沉淀,郭达在陕西省话剧院一待就是10年之久。
这10年时间,郭达演了几十部话剧,积累了无数宝贵的经验,为日后的爆发积攒了无价的能量。
直到后来,郭达发现了小品,遇上了春晚,才彻底一鸣惊人。
1987年,郭达迎来了一个幸运,第一次登上了春晚。
那一年,他和杨蕾等人合作表演了小品《产房门前》,彻底开启了春晚的大门。
至此之后,郭达和春晚结下了一生的缘分和难以割舍的情节。
第一次登上春晚之后,郭达决意潜心钻研小品,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出来。
一年后,郭达趁热打铁登上了春晚,并带来了小品《清官难断家务事》。
接连两年登上春晚后,郭达停下了脚步潜心创作,开始了后面的一飞冲天。
早在1990年的时候,郭达就和蔡明有过一次合作,在《综艺大观》中合作表演了小品《鉴赏家》。
那个时候,两人第一次合作就已经有了天然的默契。
直到1993年,郭达和蔡明第一次合作登上了春晚舞台,合作表演了小品《黄土坡》。
至此之后,两人彻底开启了长达17年的搭档关系,成为了春晚上的黄金搭档,塑造了一个时代的回忆。
后来两人塑造的经典春晚小品有《父亲》、《机器人趣话》、《过年》、《红娘》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央视35周年台庆小品,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就是赵丽蓉、郭达、蔡明三人合作的小品《追星族》,成了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除了一起上春晚演小品,两人还一起出演电视剧,比如《眼花缭乱》。
值得一提的是,郭达还和潘长江合作过一部经典,就是电影《举起手来》。
而郭达和蔡明,成了一个时代的搭档记忆,两人互相成就,都达到了事业的高峰。
换句话说,两人谁离开谁,都不可能再延续往日的辉煌。
2010年,郭达一次和蔡明合作,也是他一次登上春晚,表演了小品《家有毕业生》。
从此之后,郭达隐退春晚舞台,也结束了和蔡明长达近20年的默契合作。
一时间,关于郭达不上春晚,不和蔡明合作的种种传闻不绝于耳。
后来还是蔡明说出了郭达隐退春晚的真正原因。
“郭达说我老了,我身体也不太好,我觉得春晚的压力太大了,说的时候眼睛里全是眼泪。”
由此可见,郭达对于春晚和观寄托了太多的 情感 和不舍,奈何人之老去。
不再上春晚,郭达也没闲着,开始参演一些影视剧,主演出演一些配角和老人。
而蔡明则和潘长江成为了搭档,两人依旧活跃在春晚舞台上,带给大家欢笑。
直到最近几年,郭达开始鲜少露面,很少拍戏,甚至没有什么消息出现,过上了极其平淡低调的生活。
而郭达能够走上美满安逸的幸福人生,背后离不开默默付出的一个女人,就是他的妻子 吴芳。
郭达和妻子吴芳相识之前,曾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恋情,初恋便是倪萍。
那时候,倪萍是央视主持人,而郭达则开始经常到央视表演节目,两人一来二去产生了感情。
只可惜,这段低调的恋情也没能修成正果,两人有缘无分,遗憾分手。
关于分手的原因,据说是因为家庭的关系。
这段恋情也成为了彼此内心深处,最美好的一段回忆。
而郭达接下来遇到的这个女人,则成了他真正的一生所爱。
郭达的妻子吴芳是一名服装设计师,优雅大方的气质深深吸引着他。
而且吴芳比郭达大一岁,内心成熟又贤惠,是个很明事理的女人。
两人在一起不久后,很快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结为了百年夫妻。
婚后,郭达开始为了自己的事业不停奋斗,而吴芳则成了他背后最信任的女人。
后来,吴芳还给郭达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郭晓光。
有了孩子后,郭达也没能停下事业的脚步,整日奔波忙碌,很少陪伴他们母子。
所以连郭达都说,儿子郭晓光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但郭达又是幸福和幸运的,妻子吴芳贤惠能干,家里的事基本不让郭达操心,打理得井井有条。
最主要的是,妻子非常支持和理解自己的事业,默默地在身边陪伴,堪称他的最佳贤内助。
就连郭达都感慨地说,遇到妻子是他这辈子最得意的事。
如今,郭达已经66岁了,不上春晚舞台也有10年多了,甚是让观众想念。
后来网友多次提起他,还是因为他长得像杰森斯坦森。
不过,相比较依然活跃在春晚和荧幕上的蔡明、潘长江来说,郭达的晚年则更加平静如水、低调顺然。
因为完美的婚姻和幸福的家庭,或许才是他后半生最大的成功。
柳青,陕西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创业史》等;
雷抒雁,陕西泾阳县。当代著名诗人,代表作《小草在歌唱》等;
贾平凹,陕西丹凤人。当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浮躁》《废都》等;
路遥,陕西清涧人。当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平凡的世界》、《人生》等;
陈忠实,西安人。当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白鹿塬》等;
张艺谋,陕西西安人。中国当代著名电影人。主要代表作有《一个和八个》、《红高粱》、《英雄》、《活着》、《老井》、《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等;并成功执导了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
黄建新,陕西西安。中国当代著名电影导演。主要代表作有《错位》、《黑炮事件》、《背靠背,脸对脸》、《站直喽,别趴下》 、《红灯停,绿灯行》、《谁说我不在乎》、《说出你的秘密》等;
刘文西,籍贯浙江,后西安人。当代著名画家;
李若冰,陕西泾阳人。当代著名画家;
张朝阳,陕西省西安市,毕业于西安中学。搜狐老大。
荣海,陕西西安人,海星集团负责人。
还有很多大家熟悉的影视明星,简单罗列几个。
郭达,祖籍陕西,当代著名演员,笑星,总政话剧团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专家政府津贴。他风格明显的陕西风味小品深受老百姓喜爱。代表作《奔月使者》、《喜宴》、《春女》、《今夜难眠》、《过年》、《二号首长》、《追星族》、《越洋电话》、《机器人趣话》、《假爸爸真爸爸》、《都是亲人》、《浪漫的事》、《梦幻家园》等,并在《时髦老爹》、《大宋提刑官》、《眼花缭乱》、《举起手来》、《大宋惊世传奇》等影视作品中出演重要角色。
闫妮,陕西省西安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演员,因出演《武林外传》中的侗香玉一角被大家熟知。代表作品《三个姑娘一个兵》、《大树底下好乘凉》、《寻人档案》、《炊事班的故事2》、《炊事班的故事3》、《历史的天空》、《我心飞翔》、《房前屋后》等
还有当代著名演员李琦,张延,苗圃,张铁林等等。
,音乐迷熟知的郑均、张楚、许巍等都成为了中国当代摇滚乐坛中坚力量;
除了上述简单介绍的人物外,陕西的体育健儿们也是陕西名人中闪亮的一笔。陕西省有28人曾伴随着国家队走进了奥运会的赛场,取得两枚金牌。陕西省体育局也获得了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奥运会贡献奖。
第23届奥运会,陕西省篮球运动员王立彬和射击运动员李钟琪参加,其中王立彬成为中国代表团的旗手,高举国旗走在队伍最前列。
第24届奥运会中杨长岭取得摔跤比赛第4名。
第25届奥运会中路华丽获得赛艇比赛一枚铜牌。
第27届奥运会上田亮获得10米跳台金牌,实现陕西奥运金牌“零”突破,杨永健取得亚洲第一的成绩。
第28届奥运会上田亮取得双人跳金牌;李杰射落一枚银牌。
1990年,全国人民记住了《超生游击队》里的黄宏和宋丹丹。
不过可能有人不知道,
这个小品此前一年,是由黄宏的妻子段小洁先表演的。
黄宏是地道的东北人,1960年出生在哈尔滨。
那是一个演艺世家,他的父亲是表演山东快书的。
所以很小的时候,黄宏就曾在戏校里学习。
据说,幼小的黄宏还被高元钧称赞,
说是形象好、记忆好和表现好。
小时候的训练以及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黄宏将来从事文艺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岁,黄宏的人生迎来了第一次的大转折。
那一年,沈阳军区的文工团到哈尔滨招人。
文工团招人,基本没有年龄限制,关键看这个人的表演功底以及发展潜力。
由于黄宏家世的缘故,文艺界的这些消息也能很快获悉。
黄宏在获得父母的首肯后就去报考了。
此前山东快书学习的基础,让他的应考很顺利。
而且在当年报名应试的考生中,还拿到了第一名。
彼时的黄宏,就已经表现出了在文艺表演上的巨大潜力。
也难怪同为春晚舞台常客的郭达,多年后面对黄宏的表现会“羡慕嫉妒恨”。
从那开始,黄宏便穿上了军装,正式成为了一名文艺兵。
参军后的第二年,黄宏就跟随团里下连队演出了。
他第一个正式表演的节目,叫《姜大叔保猪场》。
那时候还没有小品这个概念,作品的形式,更像是一种舞台剧。
此后整整九年的时间,黄宏在部队这座大熔炉里不断进步和成长。
因为小时候就参军了,他自觉文化知识水平不够,
22岁,就在沈阳的自修大学读书。
5年后,他又正式考入了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
从参军到学习,黄宏的人生似乎和同龄人是反过来的。
他是先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然后再去学校深造学习的。
他第一次正式表演小品,是在27岁这年。
小品《卖挂历》,登上了辽宁春晚的舞台。
原本这一年,他也向中央电视台报名了,
不过节目组因为各地报名的小品节目太多,没有让他上。
1989年,他才带着作品《招聘》,登上了当年的春晚舞台。
在这期间,黄宏还曾经拜马季为师,学习过相声。
不过最终确立其表演地位的,还是1990年的小品。
《超生游击队》虽然不是在春晚的舞台上表演的,
他和宋丹丹天衣无缝的合作,还是让他迅速走红。
此后的黄宏,开始成为了春晚舞台上的常客。
随着事业的走红,家庭的建立,
他也从沈阳军区的文工团,调入了总政歌舞团。
在总政,黄宏和郭达算是成了半个同事。
他在歌舞团,郭达在话剧团。
虽然郭达比黄宏还大五岁,但参军的时间却比黄宏晚。
所以郭达曾经说过,在小品的舞台上,
黄宏是他面临的最大“隐患”和“对手”。
让郭达“生气”的,是黄宏在小品领域的成就。
根据郭达的说法,自己参军后,仅仅得过三等功的奖章。
而黄宏光是三等功就荣立过六次。
除此之外,还曾经荣立过两次二等功。
1998年,在单位搞的一次晚会上,
黄宏一个人主演了两个小品,在郭达看来他那个晚上都快要累瘫了。
再看看自己,时长两个小时的晚会,只有两三句的台词。
在职务上,郭达觉得自己就更没法和黄宏比了。
自己还是团员的时候,黄宏就是总政里小品喜剧艺术团的副团长了。
郭达当年分的房子,是三间一过道的老式房,
黄宏住的是四室两厅的大房子。
所以无论从各方面比较起来,
郭达都觉得黄宏比自己更有盛名。
比较一下生气,可在事业上,他又觉得很服气。
在小品圈子里,黄宏在准备剧本的过程中,像是一个不断充气的气球。
他会拿着自己的剧本,到处找人去提意见,
有什么好的点子能加进去的话,就一定加进去。
在这个创作的过程中,他就像一个眼睛发绿的恶狼。
不吃不喝不睡觉地攒下来一大堆的点子,
整个剧本看起来非常饱满。
可舞台上是有时间限制的。
舍弃什么,加进去什么,他开始权衡。
很多东西都舍不得去掉,但最终还是得强迫自己做出取舍。
在郭达的眼里,黄宏除了创作起来不要命,
而且在内容的把控上,还敢什么都加进去。
那一年,在亚特兰大的奥运会上,
邓亚萍一下子夺得三枚金牌。
归国之后,中央台要举行庆祝的文艺晚会。
黄宏又想到了一个表演的新点子,
在节目中表演和邓亚萍一起打乒乓球。
除了这个还不够,他还写了几个大字,让台下的奥运冠军拿在手里。
等到展开来看,居然是黄宏我爱你。
这样一来,相比于那种沉闷的表演,
就增加了互动性和趣味性。
而在他的搭档宋丹丹眼里,黄宏又是那种非常重感情的人。
有一年冬天,他和宋丹丹正在北京,为春晚的小品紧张排练着。
就在这个当口,黄宏在沈阳军区文工团曾经的一位老师去世了。
家里人给他打了电话,希望他能参加老人的追悼会。
那时候既要排练节目,节目组还要进行的作品审查,
时间还有体力各方面都绷得非常紧。
宋丹丹就劝他,要不就别回去了,时间根本来不及。
黄宏却表示,哪怕耽误了节目,今年不上春晚了,他也得回去。
那个老师当年曾教过他山东快书。
在黄宏看来,没有老师当年的教授,就没有后来自己一步步的今天。
当天晚上,黄宏赶回了沈阳。
2008年冬天,又到了春晚固定排练的时间。
黄宏跟郭达唠叨,太累了,你说咱们这每天没明没黑的干嘛呢?
那时候黄宏快要50岁了,他跟郭达说,不想这么拼命了,想陪陪家人,好好生活。
郭达看了看黄宏然后说,你这性格根本做不到。
当时黄宏还说,你看着吧,我说能做到就一定能做到。
不过还是郭达了解他。
很快,一个地方电视台要录制一些小品和相声节目。
那时候电视台跟他俩商量,想要用他们曾经的一个小品。
两个人得一起过去,恰好黄宏后来感冒了,嗓子也倒了。
郭达说你现在这样,要不就别去了。
黄宏却说自己撑得住,他说要是自己真去不了,
看着搭档和另一个表演曾经的节目,他心里不爽。
所以在郭达的眼里,黄宏就是这样一个拼的人。
黄宏和宋丹丹一起合作的一个小品是《回家》。
此后,他在小品中的搭档有过巩汉林,还有过林永健与句号。
而他的春晚之行,则定格在了2012年。
一次在春晚上亮相的小品是《荆轲刺秦王》。
相比于过去小品中,黄宏典型地扯着嗓子喊,
以及时不时出现的四六句,
在这个小品中,黄宏摒弃了以往的表演形式。
这个小品在当年的春晚上,
也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不过此次春晚之后,黄宏则告别了这个舞台。
就如此前他和郭达所说的,或许50岁之后,自己也真该享受生活去了。
但此时的黄宏,又担任了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厂长。
工作上的变动,已经让他没有时间再登春晚。
郭达曾经用调侃的方式,和黄宏的自我宏愿形成过对比。
说茅台水酒龙井茶,羊肉泡馍和郭达。
黄宏那句也是他自己编的,睡醒雄狮腾飞龙,中华民族和黄宏。
所以在圈内的人看来,这个年过半百的人拼命了一辈子,
一直还没有卸下内心的那股劲儿。
以至于这种状态,还影响到了他和妻子的感情。
妻子段小洁是沈阳人,在与黄宏相识之前,
她也是当地评剧团里主要演员了。
除此之外,在八十年代,她也曾在一系列的电影中出演女主。
《超生游击队》这个小品,就是出自她的手笔。
当年在辽宁的演出,还曾让她拿到过大奖。
也正是这次演出,之后便让这个小品登上了春晚的元旦晚会。
1986年,段小洁经人介绍相亲和黄宏相识,3年后二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随着丈夫走红之后,段小洁开始回归家庭。
1994年, 随着女儿 黄兆涵 的出生,她更是完全淡出了荧幕。
所以这么多年来,她一直是丈夫身后那个坚强的贤内助。
丈夫上春晚24年,每年的除夕都过不了,
面对这一切,段小洁并没有抱怨。
随着时光的流转,激情的退场,她和丈夫的感情也变成了波澜不惊。
2011年的秋天,有一次黄宏去参加一个捐款活动。
结束后,主办方送给他一个公文包做纪念。
妻子发现,丈夫回家后,就把经常用的旧公文包给扔掉了,
他把包里的手机、钥匙还有纸笔等物品都掏出来放进新包里,
丈夫的这一切举动,正好都被妻子看在了眼里。
“你都用了很久了,怎么说扔掉就扔掉了?”妻子在一旁拿起旧的公文包问他。
“你也不瞅瞅那包磨成什么样了,拉锁也不好用了,换就换了。”黄宏说道。
或许正是这种毫不在乎的态度,有点激怒了妻子。
她追问丈夫“咱们结婚都二十多年了,按照你的说法,是不是也得换了?”
黄宏看了一眼妻子,并没有接她的话茬,而是去了的房间。
这不免让妻子的内心想得更多。
结婚已经二十多年,当初小两口的卿卿我我,早就变成了生活中的那声“喂”。
两个人在家,只要妻子不主动说什么,他绝不开口。
通常是一头扎进书房里,磨磨蹭蹭半天也不知道在里面做什么。
生活彻底变成了白开水,黄宏也觉得不知道该和妻子说些啥。
有时候,两个人聊天,都是一问一答的模式。
那时候他不知道,就因为自己的这种态度,妻子已经偷偷流过好多次的泪了。
眼看着两个人的婚姻在中年出现了危机,但如何化解,谁都没有办法。
一年后,段小洁的父母来到北京。
两个人不想让老人操心他们的事,于是在老人面前秀恩爱。
毕竟都是出色的演员,这点技巧还是能掌握的。
等到老人一走,家里又变成了死气沉沉的状态。
眼看他们的婚姻,就要在破裂的边缘疯狂试探了,转机出现了。
还是在那年秋天,黄宏和妻子一起回哈尔滨老家看父母。
之前回家,父母都会出来迎接他们。
这次却没有,回去后才知道,原来母亲前段时间刚刚脑中风。
身体沉重了,生活不能自理,凡事都得老伴儿来料理。
父亲告诉他,路远再加上你们平时很忙,就没跟你们说。
母亲还一再安慰儿子,说自己没事,已经好了。
这一次,他把父母接到了北京。
为了在夜里照顾老人,黄宏每晚就和父母睡在一个屋里。
在照顾父母的这个过程里,他和妻子相互间的沟通和交流也多了。
渐渐地,他这个中年人又一点点感受到了妻子的美好。
父亲有一天突然感慨,男人年轻的时候,总是对妻子挑三拣四。
直到老了的时候,回头再看看妻子,发现她的身上都是优点。
父亲的这番话不知道是无意说的,还是在他们两口子间发现了什么。
不过,这番话确实让黄宏有所感悟。
正所谓少年夫妻老来伴,母亲生病后父亲在身边的陪伴,
让黄宏渐渐受到了很大触动。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他和妻子之间的感情,又一点点增温了。
家庭重新稳定了,而事业上的黄宏,实际上也已经逐渐步入了迟暮。
在担任八一厂厂长期间,曾经主导的一部片子,
因为投入和此后的票房存在很大落差,一时间让他陷入争议,
多年来在春晚积攒的人气也随之滑落。
除此之外,因为担任厂长的时间太过于短促,
而且在此后有段时间黄宏消失在公众视野,
一时间众说纷纭,甚至还有传言说他出事了。
不过,随后2015年在公开活动中的出现,则打破了相关传言。
如今的黄宏,相比于之前他在公开场合露面的频率早已大大下降。
或许就像他十几年前跟郭达说过的那样,
61岁的他,退休后是该歇歇了。
文|Nancy
也不对吧,专职的很多如郭达这样的也是有军衔的,他的这个还不能说就是专职的,因为很多这样的是任解放军很多什么文工团之类的单位的职位的,也是有行政的,文职人员的看是什么样的了,一般都是专门雇佣的,属于给军队打工之类的,如果不是军校的,都是没有军衔的
你说的是解放军本身的内部文艺工作人员,担任解放军文艺部门的行政职务,就算没有职务,因为已经是军人了,所以也是有军衔的
我感觉很意外,一个原本很反感的小品演员,居然还有让人欣赏的另一面。郭达的演技让我刮目相看。
他一直都是以风趣幽默的形象给人们带来欢乐的著名小品演员。而且我们对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当年的喜剧《举起手来》,潘长江和郭达主演的这部剧可以说是80、90后的经典回忆。
看过潘长江和郭达主演的《举起手来》这部电影后,没有人不捧腹大笑的,片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有美丽的景色,山险水秀,特别是石壁上忽隐忽现的出村山路,就象挂在断崖边的悬洞,令人叹为观止。郭达饰演聪慧游击队长,机智的跟鬼子周旋,全歼了鬼子的小分队,成功地保护了国家文物。不得不为他点赞。
其实郭达出生在一个不错的家庭里面,他的父母都是医学院里面的教授,爷爷当年是一位老兵,由于小的是爷爷在身边照顾他,所以也会有一些好的性格留下来给他,比如对待人一定要有礼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在里面,他一直都是紧紧的记住那些话,所以我们能够看得到他在戏里戏外的评价都是那么高。
我认为郭达的演技一直都是不错,喜欢他的人都是一直在背后默默的支持,最近他说拍摄了一部现代爱情电视剧,他出演一位老人家,故事情节上面都有跟以往的不一样,不过很有挑战性,这点他是很有信心让大家喜欢,只要他出品肯定是精品这是我们的共识。
中文名举起手来 外文名Hands Up! 其它译名举起手来之鬼子逃亡,十面攻敌 出品时间2005年 出品公司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 导演冯小宁 制片人韩三平 类型战争,喜剧 主演郭达,潘长江,刘小微 片长88min 上映时间2005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 拍摄场地拍摄于山西省芮城县学张乡桥头村 续集举起手来(之二)追击阿多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