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2006),原名潘希真,出生于浙江永嘉。其父为官多年,喜欢收藏古籍、碑帖、字画,家中藏书丰富。由于家庭熏陶,她自幼酷爱文学,六岁时,父亲便为她请家庭教师讲授古典文学。
在杭州弘道女子中学读书时,又阅读了大量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高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被保送之江大学中国文学系,成为词坛巨擘夏承焘的得意门生。琦君随夏先生研读古籍,咏诗填词,深受其学识、人格的影响,并在词学方面有了精深的造诣。
大学毕业时,正值抗战爆发,她辗转于上海、永嘉等地,饱经忧患,深感国破家毁之痛。1949年到台湾,历任高检处纪录股长和司法行政部编审科长等职,1969年自司法部退休,任教于中央大学和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新旧文学。
扩展资料
1949年的大迁徙、大分裂,使得渡海来台的大陆作家都遭罹(li)了一番“失乐园”的痛楚,思乡怀旧便很自然地成为他们主要的写作题材了。林海音写活了老北京的“城南旧事”,而琦君笔下的杭州,也处处洋溢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好气息。
熟读琦君作品的读者都会感觉到琦君的母亲在她作品中所占的分量。琦君写得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几乎都是写她母亲。可以说母亲是琦君最重要的创作泉源。
琦君塑造的母亲意象是一位旧社会中相当典型的贤妻良母,充满了“母心、佛心”──但这并不是琦君文章着力之处,而是琦君写到她母亲因父亲纳妾,夫妻恩情中断,而遭受到种种的不幸与委屈,这才是琦君写得刻骨铭心、令人难以忘怀的片断。
看过琦君脍炙人口的名篇《髻(ji)》的读者,我想没有人会忘记二妈头上耀武扬威的发髻是如何刺痛着琦君母亲的心的。
琦君替她母亲鸣不平,为她母亲立碑作传,忠实地记录下一位菩萨心肠的女人,在情感上被丈夫抛弃后,是如何默默地承受着非人的痛苦与屈辱。,琦君母亲的故事,只有在从前旧中国社会男尊女卑的家庭制度中才会发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绮君
推荐于 2019-09-25
查看全部41个回答
家和万事兴画-京东家装,缔造品质,打造美好生活
家和万事兴画,「京东家装」优质选材,大空间高质量,尽享舒适体验,用心陪伴你的生活!
m.jd.com广告
114条评论
热心网友106
我正在看她的“桂花雨”
查看全部114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琦君简介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
是第41集,剧中飞龙自知自己斗智斗勇都不敌胡彪,也再没动那心思,可听醉花旧事重提,心里的邪火却又给逼了出来。
第二天一早,醉花便故意找老常麻烦,让他去伙房帮忙。
伙房本是肥差,老常觉得醉花此举别有用心,给胡彪提醒,到了伙房后却看到飞龙调戏自己妻子。
老常恳求飞龙与醉花手下留情,却反被打伤。胡彪却在此刻赶来,一脚踢飞飞龙,将他二人救下。
1. 位于青海东北部的海北景色旖旎,全州各地风光各有千秋,在这里出土的“虎符石匮”见证了曾经的辉煌,仿佛像世人述说着远古的故事。
2. 海北有集沙地、湖泊、湿地为一体的沙岛;有菜花飘香、群蝶飞舞的门源百里油菜花海;有群峦叠翠、林海涌涛的祁连山风光、黑河大峡谷。
3. 青海湖的天空,有着城市天空不曾见过的透明;青海湖的湖水,有着城市江水不曾有过的澄净。
4. 州府西海镇位于美丽的青海省海晏县金银滩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金银滩草原的真实写照。
5. 金银滩不光是富饶、浪漫的,还有其极其庄严、厚重和更加传奇的色彩;它的富饶,是让藏族群众拥金抱银,它的浪漫,是让王洛宾载入爱情和音乐的史册。
6. 门源回族自治县历史上曾为“丝绸之路”的辅道,是青海的“北大门”,这里有金牧场之称的皇城大草原,有闻名遐迩的夏都第一峰岗什卡雪峰。
7. 门源回族自治县的冰川雪海四季晶莹剔透,并与享有爱情鸟的乐园的“花海鸳鸯”湿地相映成趣;花开千顷、香飘万里的百里油菜花海,给人以金色的狂想,金色的震撼,是全世界的绝版高原奇观。
8. 要说西湖是江南美女的话,那么青海湖就是高原姑娘卓玛,她是一位具有浓郁西部风情,而又极具藏族特色勤劳善良的姑娘。
9. 青海湖被藏族人民称为“高原上的蓝色海洋”,它一望无际,碧波万顷,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大地上,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10. 站在青海湖边向远处望去,蔚蓝色的湖水连着淡蓝色的天空,大朵大朵的白云在上面变幻着图案,小鸟扇动着翅膀在湖上、天空中自由地飞翔。
11. 美丽的青海湖在夏秋季节的时候,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辽阔的草原都披上了绿装,青海湖畔山青水秀,天高气爽,景色十分绮丽。
12. 每年夏季6至7月份,青海湖湟鱼逆流而上,在数十里河道挤满产卵,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特景观。
13. 青海湖环湖有神圣的五世达赖圣泉,它是大天鹅的栖息地和世界七大湿地之一,富有传奇色彩的年钦夏格日山更是环湖最吸引人的地方。
14. 青海湖在寒冷的季节,四周群山和草原会变得一片枯黄,有时会披上一层厚厚的银装。
15. 结冰时的青海湖,冰封玉砌,银装素裹,如同一面巨大的宝镜,在阳光下熠熠闪亮,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一)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
挥动鞭儿响四方,
百鸟儿齐飞翔。
要是有人来问我,
这是什么地方?
我就骄傲地告诉他,
这是我的家乡……
大美青海虽不是我的家乡,
但它胜似家乡。
因为,我的心时常向往之,
我的魂始终牵绕之。
青海,雄踞世界屋脊,
似一块未雕琢的玉石,
粗拙中透出珠光宝气,
平静中显出神奇风采。
这是一片神奇的西陲大地,
一层朦胧的轻纱,
掩映着的是他神秘的色彩。
我曾魂牵梦绕。
磅礴的高原山川湖河气势,
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界地、
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汇地、
南丝绸之路通道的青海古地,
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景观,
把我的目光深深吸引。
“青海昆仑断,黄河积石流”。
斗转星移,沧桑变换,
可在那里,古墓群,
古寺庙,古岩画,
古城堡依然历历在目;
青海湖上十万只候鸟翩飞的壮观,
让人无法用文字描绘他的蔚为壮观;
那青海的西双版纳,古木参天,
芳草没膝,山花烂漫,
鸟雀啾啾,溪水潺潺;
还有那被誉为塔尔寺的艺术“三绝”的,
神奇的“酥油花”、堆绣、壁画;
长江源头景色秀丽,耸入晴空、
绵亘数十里的冰塔林,
婉如一座水晶峰峦,千姿百态;
黄河源头风光宜人,水草丰美,
湖泊,小溪星罗棋布;
“万丈盐桥”,路面光洁平坦,
山色湖光相映,景致之美,
举世无双,后无来者;
巍巍昆仑山横贯中部,
唐古拉山峙立于南,
祁连山矗立于北,
自西逶迤,
像一条起伏于高原上的龙,
跃跃欲飞。
翻开诗册,历历在目。
金戈铁马的战场、
汉藩友好的通道、
神话传说的古地、
商贾往来的集市,
这里的山峦江湖、荒漠戈壁、
高天厚土以及风土民情,
吸引了几多文人骚客的目光,
激发了诗人太多的遐想,
挥洒出一篇篇豪情壮丽的诗章。
我不是诗人,却也跃跃欲试,
也想把青海讴歌。
读,再读《大美青海》,
一个神奇的念头,
就酝酿在心里,
遥想遥远的诱惑,
屏蔽荒漠的风,
望穿漫漫路,
我的梦已在青海湖的水面上流韵。
我在地图前驻足再驻足,
我欲寻觅茫茫的大青海。
此刻,我的眼睛所见,
都是波涛汹涌过的荒滩,
大漠飞鸿旧梦陈迹。
我汹涌的思绪啊,
《七月不远》 ----给青海湖, 请熄灭我的爱情 七月不远 性别的诞生不远 爱情不远----马鼻子下 湖泊含盐 青海湖不远 湖畔一捆捆蜂箱 使我显得凄凄迷人 青草开满鲜花. 青海湖上 我的孤独如天堂的马匹 (, 天堂的马匹不远) 我就是那个情种 诗中吟唱的野花 天堂的马肚子里唯一含毒的野花 (青海湖, 请熄灭我的爱情!) 野花青梗不远, 医箱内古老姓氏不远 (其他的浪子, 治好了疾病 已回原籍, 我这就想去见你们) 爬山涉水死亡不远 骨骼挂遍我身体 如同蓝色水上的树枝 啊! 青海湖, 暮色苍茫的水面 一切如在眼前! 只有五月生命的鸟群早已飞去 只有饮我宝石的头一只鸟早已飞去 只剩下青海湖, 这宝石的尸体 暮色苍茫的水面诗无语这样的湖我第一次见过就像第一次见到你,相互的感觉哦,我爱!我只低吟一声湖的呼吸就湿润了我的肺腑我只是一个过客,或者是一个来访者啊,这也没有什么高原的爱无边无际而水就在你的身旁.而你就是湖泊高原阳光抚摸着你的肩像是知道我内心的愿望多么温柔像是知道你的内心有一场酝酿了三十五年的雨这野性本真的一切.坦荡的神圣的一草一木可我带来了多少灰尘带来了客套、世俗的形式所以我尽管怀揣的是真情却连一句清音也唱不出命运的大风时时吹我呀我出窍的灵魂早该在浪上漫舞只是我走了一生都没能前行我曾因无爱饱尝寂寞此刻却因爱而倍受折磨我冲突了太久,熔出了慷慨大器最终仍把甜梦和纯真又收了回去那苦涩的水就这样流进我的眼里呀,这就是海和湖的丰富复杂现在你用浪花轻拍我的灵魂只是我苦难的爱恋已无须慰藉面对山峰、草原,以及青海的女子我的敬爱始终有着湖泊的深度并将幸福地保持着盐一样的沉默。
1. 青海无波春雁下,草生碛里见牛羊。
2. 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3. 君不见青海头, 古来白骨无人收。
4.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一、青海无波春雁下,草生碛里见牛羊。
1. 出自马祖常《河湟书事 》
2. 作者介绍马祖常(1279—1338年),字伯庸,汪古部人,世代信奉聂思脱里派基督教。马祖常是延祐首科进士。
二、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1. 出自《关山月》
2. 释义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三、君不见青海头, 古来白骨无人收。
1. 出自《兵车行》
2. 释义你没看见在那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白骨遍野无人收。
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 出自《从军行》
2. 释义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1,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
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2,关山月 唐代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3,兵车行 唐代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译文车辆隆隆响,战马萧萧鸣,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爹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行军时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见咸阳桥。
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入云霄。路旁经过的人问出征士兵怎么样,出征士兵只是说按名册征兵很频繁。
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纵然到了四十岁还要到西部边疆去屯田。到里长那里用头巾把头发束起来,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疆。
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百千村落长满了草木。
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田土里的庄稼也长得没有东西行列。更何况秦地的士兵又能够苦战,被驱使去作战与鸡狗没有分别。
尽管长辈有疑问,服役的人们怎敢申诉怨恨?就像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如果确实知道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
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生下男孩死于沙场埋没在荒草间。您没有看见,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没人掩埋。
新鬼烦恼地怨恨旧鬼哭泣,天阴雨湿时众鬼凄厉地发出啾啾的哭叫声。4,南湖 唐代温庭筠 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芦叶有声疑雾雨,浪花无际似潇湘。
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译文南湖上微风入槛习习生凉,随风飘动的菱荇叶子遍满池塘。
野船紧靠在春草丛生的岸边;水鸟带着波光在夕阳下飞翔。风吹芦叶飒飒作响疑是天在下雨;浪花无边无际很像洞庭风光。
整天看着篷船飘荡在湖上,我这东归客不禁想起太湖边的故乡。5,钓船归·绿净春深好染衣 宋代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
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译文绿色纯粹,盛春时节的绿色是染衣的天然好材料。浓烈春意触近柴扉。
(湖面)水波荡漾,白鸥飞舞,眼前的景象让白鸥和“我“都忘却机心(与世无争)。看着南来北往的行人。
只有“我“独自老去,(朋友离别)故人渐渐离去。夕阳西下,湖面晚霞遥送(我的)渔船回家,水中鳜鱼正肥(落花人独立之感)。
1、不枉此行,美丽诱人的青海湖,神秘的茶卡盐湖,雄伟壮观的卓尔山,历史悠久的大佛寺,张掖的七彩丹霞,还有很多很多不可言喻的风景,可惜不是照片能留住的,只能留在回忆里。
2、翻开青海的诗册, 历历在目,历久弥新。 金戈铁马的战尝 汉藩友好的通道、神话传说的古地、商贾往来的集市、山峦江湖、荒漠戈壁、高天厚土以及风土民情, 吸引了几多文人骚客的目光, 激发了诗人太多的遐想, 挥洒出一篇篇豪情壮丽的诗章。
3、太阳还未升起,东方却已有一抹紫意。几只早起的水鸟随意的在湖面上滑翔,或是成群结队的飞着。浪打在石头上,激起一片白色的水花。青海湖的早晨,是那么的宁静与祥和。
4、太阳升起来了!东方一片亮丽的红色。倒映在水中的光芒被风吹乱,就好似一幅美丽的油彩画。碧水、蓝天,在朝阳的映衬下格外美丽耀眼,连水鸟仿佛也飞得更快了。
5、要说西湖是江南美女的话,那么青海湖就是高原姑娘卓玛。西湖,是江南水乡的一位十分古典的美女,她的确很美,从古至今,美了几千年了。
可是,青海湖,却是一位具有浓郁西部风情而又极具藏族特色勤劳善良的姑娘,她的名字叫卓玛。她也美,美了不知道多少年了。西湖,有西子的故事,白素贞的传说。而青海湖也有它的历史风韵,它有文成公主的故事,王母娘娘的传说。所以各有千秋,不必比来比去。
1.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2.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3.【作品赏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相关材料】
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首诗就有这种情形。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延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
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描写“青海湖”的古诗词有如下1、唐·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宋·贺铸《钓船归·绿净春深好染衣》绿净春深好染衣。
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3、唐·温庭筠《南湖》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
芦叶有声疑雾雨,浪花无际似潇湘。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4、清·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一百首选二》穆湖莲叶小于钱,卧柳虽多不碍船。两岸新苗才过雨,夕阳沟水响溪田。
屋上鸠鸣谷雨开,横塘游女荡船回。桃花落后蚕齐浴,竹笋抽时燕便来。
5、唐·李白《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
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
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嫦娥的分身。柳馨月是小说《我的微信连三界》及其衍生作品中的角色,是这本小说的女主角,是嫦娥的分身,也是柳山、赵芳的女儿、林海的妻子,前世是月仙,海王的妻子。《我的微信连三界》是连载于掌阅书城的一部都市异能、奇幻修仙小说,作者的笔名是狼烟,该小说讲述了本是普通大学生的林海,在微信更新后,被拉入了天庭的交易群,从此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起来。
传闻两人离婚的原因似乎是性格不和。
当年林海和何婕在一起的时候,二人在生活上相濡以沫,而在工作上也是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在外界看来两人可谓是天造地设,让人非常羡慕的一对夫妻,只是可惜的是两个人还是离婚了。
据了解,何婕和林海离婚之后,何婕一直都是单身一人,这些年再没有过对象,而林海离婚之后则又再婚了,而林海其实在何婕之前还有过一段婚姻,他的前妻是金琳,比他小14岁,两个人是配音认识的,不过分开后的林海和何婕两个人各自安好。
在没有离婚的生活中,何婕特别感谢了自己的丈夫林海,“我们有很多共同语言,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就是聊业务,彼此都是对方的第一观众。”她也很感谢一路走来,丈夫对她默默的支持,“我们俩是生活中最好的朋友,能够很好地互相体谅,每天都是乐呵呵的。”
何婕是林海的第二任妻子,林海与何婕育有一女,结婚10年里相濡以沫恩爱有加,在生活上互相照顾,在工作上相互帮助和提点。2007年林海和何婕结婚了。朱桢是伴郎,曹可凡和倪琳是主持人,林海就是因为前妻进了电视台,然后遇到了何婕,抛弃了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