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男,天津人,1983年5月12日出生 ,北京德云社相声、快板演员,德云社总教习,相声门师从相声名家范振钰先生,西河门师从曲艺老艺人金文声先生。
高峰从2005年加入德云社。作为一个既非德云社创始人,也不是老郭弟子的演员,近些年一直坐稳了德云社压轴的宝座。实属不易。这里要费几句口舌,解释一下何为“压轴”,来烘托一下高峰在德云社的重要地位。现如今人们对“压轴”一词时常听说,很多人都以为“压轴”是一场演出出场的才叫做“压轴”。其实不然,一个出场的叫“大轴”,或“底活”,倒数第二(行内简称倒二)出场的才叫做“压轴”。尽管每次高峰高老板上台都会谦虚一番,自嘲自己一上台,便是观众们上厕所的时间,能够顶住观众们的疲劳,能够不被进进出出上厕所的观众们打乱节奏,一方面要保持场面的热度,又不过分透支观众的热情,为大轴留足空间,谈何容易,这么多年稳居压轴的位置,其身份与功底可见一斑。
很多人以为高老板在德云社是“千年老二”,其实这“老二”并不是那么容易就上位的,也是一步一步奋斗出来,经过多少事情才站稳脚跟。我们今天先八一八高峰是如何在德云社立足的。
2005年11月5日,无论在全体钢丝的心中,在德云社的历史上,还是在整个相声史上都是创造了奇迹的一天。这一天在京城站稳脚跟并已然小有名气的老郭要打道回府,接受家乡观众的大考,但这一天来的却颇不顺利。头一天就已经身在天津的老郭,一起床就发现今天的雾超级大,所有德云社的演员都各自想办法从北京赶去天津。演出即将开始,后台除了老郭,没有其他德云社的演员。在恳请剧场推迟演出时间无果后,郭德纲近乎绝望。这个时候他发现后台还是有一个天津籍的演员的,虽然他是一个刚加入德云社还在试用期的演员,虽然他是一个演完一次,要等半个月才能轮到第二次的演员。虽然自己跟他没有任何合作经历,甚至没聊过几次天儿。但灯光已经打亮了,大幕马上就要拉开了。。。。。老郭心一横就告诉他,说“你穿上衣服吧,你帮着我这头一场。”
“啊?我不会啊!“ ”“不要紧的,你跟着我就行。有一段《西征梦》,你听过么?” “好象是听过⋯⋯” “那就跟我上台走吧!”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西征梦》演了十分钟左右的时候,于谦终于赶到,在侧目条像老郭招了招手,老郭的一
《西征梦》演了十分钟左右的时候,于谦终于赶到,在侧目条像老郭招了招手,老郭的一颗心终于踏实了下来。而这个临时救场的“临时工”就是如今德云社的总教头,深受观众们爱戴的高峰。
七年过去了,德云班主郭德纲一直都是德云社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是当之无愧最火的“大轴”。高峰也只能在艺术造诣上勇争第二了。实际上,就连这个“第二”,表演特点不温不火的高峰也没有去争。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在德云社刚火,刚走进大众视野的时候。那时候德云社的压轴应该是所谓的北大才子徐德亮。徐德亮离开之后。在电视上,在舞台上,叫好又叫座的是李菁何云伟。后来曹云金不断成熟,抓住了观众的心。虽说他们几位先后出走,但高峰没有趁机而上。现在红得发紫的仍不是他,而是五环教主小岳岳。话说至此,很多喜爱高峰的观众都心里替他急得慌,替他鸣不平。不过您先别急,很多事情不能光看表面,您听我细说分明。
大家都知道水浒传吧?梁山一百单八将,在聚义厅那个椅子可不是随便坐的,是有个顺序。大佬是及时雨宋江,然后依次排开。谁地位稍微高点儿谁地位稍微低点儿从座位顺序就显而易见。同样道理,很多特殊日子,诸如周年庆,开箱等需要演员们依次上来的时候,那个顺序都是有学问的。近几年,你们看高老师是第几个啊?一直都是倒二吧?也就是压着大轴郭德纲于谦上来的。小岳也好,旁人也罢,这个位置不变,说明高老师在德云社的地位就在那里,不来也不去哈!不仅高峰现在会拥有这个位置,我还敢肯定,只要德云社的人员不出现极其重大的变动,这个位置都不会变。什么叫极其重大的变动呢,只要不出现在相当于八月风波或者比八月风波还严重的事情,我想高老师的位置都不会变。
也有不喜欢高峰的观众,这种观众会说,高峰的相声也不可乐啊,趟趟趟十几个绕口令,打点儿板子,就是嘴皮子听着挺溜的。这也没什么啊。好多观众都不笑。你看人家小岳,甚至什么张鹤伦,烧饼,都比他可乐。这种论调,在现在的观众群里还不少,笔者认为,这种观众年龄偏轻,阅历偏少,对传统曲艺乃至相声了解有限,他们是把相声当做网上的笑话、搞笑视频,无厘头电影看了。虽然他们也拿钱买票养活了我们的演员,依靠他们养活相声事业、相声市场是不可取的。(天啊!我这句话是多么希望 大家都听见啊!)举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把相声演员比作歌手。那么高峰老师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学院派的歌手。他可能没那么市场化,但他却不乏观众群。他的歌未必能久占金曲排行榜,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过去了,依然是一曲经典。日子悄无声息地流走,德云社的演员们来来去去。高峰从来不曾为一个“腕儿”,一个“星”,他却凭借着踏实肯干、精益求精的劲头,做成了一个“角儿”,甚至一个“名角儿”。
德云社如果搞一个热爱曲艺事业排行榜,排第一的应该还是郭德纲,这是无可厚非的。值得一提的是,排第二的绝对是高峰,某种程度上,可以和郭德纲并列第一,而且这个排名是当之无愧的。他能抓一把绿豆,背好一个段子,从左兜把豆子放到右兜。这一把绿豆都挪完了一遍,才算背完一遍。德云社现在有自己的学校,培养了许许多多的学员。给孩子们启蒙的是高峰,孜孜不倦、风雨无阻培养相声苗子的是高峰。师兄弟,师侄等人遇到问题,给他们答疑解惑的是高峰。但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孩子们都拜在了郭德纲门下,姓了“郭”。人家高峰从来没计较过什么。教室里,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桃李满天下;舞台上,一支麦克,戏如人生,笑声传四方。
这位总教习是高峰高老板。
高峰在德云社其实是个很低调的人。基本上没人关注他,但他的贡献却是不可计数的。他毕业于天津农业大学,后来却成为了一名相声演员。在进入德云社后,人称高老板,职衔是总教习。这个职位其实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很多人都不屑一顾,更何况是担任这个职位的人,平时感觉他就是不冷不热的人。,在郭德纲眼里,他的地位仍然很重要。因为每次他选的人,都是非常优秀的。
他的相声基本功很好,甚至堪比郭德纲。他很小的时候就对相声很感兴趣。有人说,要想听地道的相声,就得找高峰,可见他的相声功力还是深入人心的。而且,他还教过岳云鹏和张云雷,这两个人的相声功底也是有目共睹的。高峰的专业能力让老前辈都赞不绝口,通过他的努力和学习,他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一直陪着郭德纲见证德云社的成长。
高峰的相声就像老酒,越喝越香。高老板的实力在德云社几乎是仅次于郭德纲本人的,在对传统作品的掌握上巅峰不弱于郭德纲。甚至有相声观众认为德云社未来唯一可能成为大艺术家的就是高峰。
无论是岳云鹏还是张云雷,或者是张鹤伦、孟鹤堂,他们虽然都有很多粉丝,但要是论相声的基本功,高峰完全可以成为德云社的定海神针。只有德云社的老钢丝,才会更加欣赏高峰的相声,结构严谨,口若悬河。
,正是因为这种表演风格,高峰才知名度高,知名度大,却没有市场影响力。多年来,他的角色就是协助别人的商演。只要郭德纲和于谦亲自去商演,高风和栾云平都是必不可少的将领,因为高峰的风格非常的稳,和其他演员是不同的。
不是真的,这只是为了塑造一种现场效果故意这么说的,其实这个想证明不难,稍微了解的德云社的想必都知道,郭德纲是德云社的创始人之一,而于谦和高峰都是后来加入的德云社,所以不可能是从小一块长起来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他们各自的经历
郭德纲郭德纲1979年投身艺坛,先拜评书前辈高庆海学习评书,后跟随相声名家常宝丰学相声,又师从相声大师侯耀文。其间又学习了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辗转梨园多年。1995年,创办北京德云社。 2005年起,郭德纲及其德云社异军突起,使公众重新关注相声这一艺术门类,实现了相声的二次复兴。
可以说是郭德纲和德云社拯救了相声,因为郭德纲刚到北京的时候是相声及其不景气的时候,各大晚会已经不拿相声当娱乐节目了,郭德纲也曾在节目上说过,他当年之所以从事编剧、主持、演员等职业,就是为了挣钱,因为那时候靠相声已经难以维持生计,所以不得不开展一些副业,后来也是在德云社的努力下,让大家逐渐又了解并喜欢上了相声这门表演艺术。
于谦于谦,1969年1月24日生于北京,相声演员、北京摇滚协会副会长、北京马术文化节儿童马术推广大使。1982年考入相声班学艺,相声师承石富宽先生,199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影视导演系。
郭德纲曾说他刚到北京吃不上饭的时候,于谦在北京就趁十几套房,可见于谦其实是非常有钱的,后来更是因为喜欢玩,喜欢养动物,在北京有了几十亩地的“天精地华宠物乐园”,专门供自己在里面玩,于谦在加入德云社之前,是有正经工作的,由于和郭德纲合作过几次,两个人都互相非常喜欢对方对相声的感觉,由于当时德云社不景气,直到德云社慢慢有了起色,才正式邀请于谦加入。两个人搭档了几十年,为观众带来了无数经典的相声,许多时候虽然郭德纲的相声包袱很好,于谦恰如其分的捧哏更是令观众捧腹。
高峰高峰,1983年5月12日出生于天津市河东区,中国内地相声、快板及影视演员,德云社总教习,毕业于天津农学院。高峰的相声师从相声名家范振钰先生,西河门师从曲艺老艺人金文声先生。现在是德云社的相声演员,为什么称高峰为德云总教习呢,因为他是所有新加入德云社演员的老师,每年德云社招生,报名的有几千人,留下的可能只有几十人甚至几人,负责筛选的主要就是高峰。
甚至在正式加入德云社之后,也是由高峰来进行教学,等学员跟高峰学的差不多了才会进行拜师,郭德纲也曾经在节目上说过这事儿“好不容易招一个像样的学生,高老板给教的差不多了,然后被我抢走了”,由此可以看出,郭德纲的学生许多也都是高峰培育出来的。
郭德纲、于谦、高峰他们三个共同表演的节目,曾经被观众笑称为“相声界顶配”“相声界的半壁江上”节目上说他们从小长到大只是为了塑造一种氛围,不仅是他们还有孟鹤堂、岳云鹏等都在相声上说过和谁谁谁从小长到大的,但实际上并不是真的从小长到大。希望他们能越来越好,为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的相声作品。
1.岳云鹏当前德云社最火的年轻相声演员,德云社的台柱子,本本分分,实实在在的岳云鹏,深受老郭的喜爱,其妻子郑敏,是一个护士,温柔贤惠,也是岳云鹏的粉丝,后来发展成媳妇的,据说当年岳云鹏膨胀的时候,他媳妇一巴掌把他打醒了
2.孟鹤堂德云社的孟堂主,德云社指定拆家小能手之一,借助2018年相声有新人成功火起来了,他的妻子郝舒涵,戏称郝大宝,这就是孟堂主相声段子里经常说的大宝大宝的,至于网传是否离婚,没有得到官方证明。
3.孔云龙德云社三哥,德云社敢死队队长,被郭德纲戏称德云社最作死的演员,2005年德云社大火的时候,名气仅低于曹云金,何云伟,原来德云社台柱子之一,目前德云社唯一不火的队长。
4.高峰。高老板是德云社的总教习,在德云社也是地位比较高的一个人。高峰的妻子叫做徐杰。曾经是德云社的报幕员,从两个人的结婚照看的出来,他的妻子也是非常的漂亮。两个人的感情也一直非常的好。
5.烧饼的长相,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丑的。而郭德纲也是经常拿烧饼的长相取乐。之前的烧饼胖胖的,现在他也是成为了一个健身达人,一身肌肉也是非常的有型。烧饼也已经结了婚,并且还有了孩子。
6.杨九郎和张云雷两个人按郭老师的话就是火的没边儿了。九郎胖胖的一双小眼睛也是非常的萌。而他也是获得了很多粉丝的喜爱。杨九郎已经领证结婚,对于很多的女粉丝来说。真的是非常羡慕“咱媳妇儿“了。
7.尚筱菊,岳云鹏的徒弟,算是过得干徒孙辈比较有名的了,作为徒孙,却走在很多师叔的前列,也早早的完成了结婚大事。据说媳妇也是德云社的忠实粉丝之一。而且德云社的传统,岳云鹏全包了徒弟的结婚酒席。
8.四哥曹鹤阳现在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有时也会在微博晒晒老婆孩子。
9.张番在相声有新人之后成功拜入郭德纲门下,现在改名张鹤擎,他曾经晒出他和他老婆的照片,网友们都纷纷羡慕他能娶到这么漂亮的老婆
在德云社中,高峰是社员们的总教习,他不仅是相声演员,还是快板演员,一身多技。出生于天津,在一座曲艺丰富的城市中成长,对各种曲艺都有一些涉猎,但他投身在相声这一行业,毕竟是总教习,相声技巧肯定是数一数二的。
作为相声大师马立三的徒弟,高峰的相声水平是毋庸置疑的,毕竟德云社总教习身份摆在这,若是相声水平不过关,也不可能任职德云社总教习。在德云社,高峰被尊称为“黄金配角”,传统的相声技巧可以让观众们听到最正宗的传统相声,一步步的磨炼让他成为了马立三大师最优秀的传承者。
因为是祖辈是名师,又师出马立三大师,所以高峰的相声造诣颇深,从小在曲艺艺术的熏陶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他接受的相声教育是传统的,而时代是变化的,他的传统相声并不火热,但不代表他的相声不够成熟,在德云社中也是德高望重的一位老艺术家。
在高峰的相声演出中,观众们能感受到他的相声是比较传统,不比青年相声演员的段子那么有娱乐性,从内行人、老观众看,更能感受到高峰传统相声的魅力,现在的观众更多的是年轻人,对于相声艺术并没有很多了解,都是外行人,注重观赏性,娱乐性,而高峰不以为然,坚持自己的传统相声。
高峰作为德云社的总教习,自然要让学员学到最传统的相声艺术,也难免高峰在圈内不温不火。最传统的相声艺术缺乏娱乐性,观众们更喜欢看娱乐性强的段子相声,而这些娱乐性需要学员们自己去创造,所以高峰要做的就是将最传统的相声艺术传授给学员,能教传统相声,造诣那是相当的高。
淡泊名利的德云社高峰老师一年收入大约多少?算出来后吓你一跳,郭德纲绝对尊重人才。德云社的高峰老师在相声界绝对是神奇的存在,爱郭德纲和恨郭德纲的人都喜欢他。
如果说德云社中,演出最为受观众喜欢的演员是谁的话,那么第一肯定是郭德纲、于谦二人,在此之后,可能会是岳云鹏、郭麒麟、烧饼(朱云峰)、张鹤伦、闫云达、孟鹤堂、张云雷及各自搭档。
很少有人会提到高峰和栾云平,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高栾二人相声说得不行吗?如果不行,为什么每每有重要演出,高栾二人的上场排位,都仅次于郭于二人?
关于这种说法,如果是个相声的外行,或者说是刚听相声不久的网友而言,这么说或许还有情可原。如果是听了相声很多年的网友,就会明白,高栾二人的相声基本功其实非常扎实,以逗哏的高峰为例,贯口、快板、曲艺都可圈可点。而且根据郭德纲和德云社其他演员的评价,高峰都被公认是在相声上非常用功刻骨的人。
高峰老师本人非常低调,常有人为他鸣不平,说郭德纲把资挣钱的机会都给了徒弟。那么高峰老师的收入低吗?我们替他算一下。高峰老师一年在小剧场大约演出一百多场,德云社演员薪水分五档,高峰老师是最高那档。这部分收入应该只占高峰老师总收入的一小部分。
主要收入在商演,我们发现凡是郭于专场,助演必有高老师。从祖国各地到海外,澳大利亚美洲。高峰老师助演也是拿的最高薪水,肯定比不了郭于,但一场一两万还是有的,甚至更多。
高峰栾云平还办了自己的商演,演了好几场,还有综艺,高峰老师从没当过综艺主咖,但好像德云社的每个综艺都能出现他的身影,这说明,凡是好事老郭忘不了高老师。没记错的话,高峰老师还录制了几个电视台的节目。这么些收入加一起,我估计说年入百万有点夸张的话,实际上也差不多。
栾云平学相声属于半路出家,这在“文化有限”的德云社,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存在。能够成为郭德纲的“爱徒”,栾云平凭的不止是学历,还有最重要的两点。
栾云平的性格耿直,有一说一,不讲情面,总是按规矩办事。他还有一外号“怼怼”,在微博上,栾云平凭借强势而搞笑的怼人风格圈粉无数。德云社那么多的师兄弟,几乎没有栾云平不敢怼的。最让粉丝觉得搞笑的就是“儿徒与爱徒之间相爱相杀的故事”。因为“怼人”的风格,还被师父郭德纲亲口评为“奉旨怼人”。
高栾所在的职位就要求着他们必须拥有两点能力一是把守本心,践行守德;二是科技过关,为他人计。高栾,一个是德云社的总教习,一个是德云社的大管家,肩负着德云社荣耀的更肩负着运营德云社的责任。
2018年《相声有新人》作为魔王助阵的高栾表演的传统段子,让观众听了都哈哈一笑,也被观众称为“教科书式的磨蔓”虽然高栾一直走传统的路子,在观众中的名气不比岳越二人,但在德云社,也是没有人敢小瞧这二位的。
截止2021年3月15日德云社各队队长及成员如下
1、德云演出一队
栾云平(队长)、高峰、翟国强、关鹤柏、王昊悦、李昊洋、邓德勇、高筱贝、 侯筱楼、郎昊辰、张九林、韩九鸣、王碧辉。
2、德云演出二队
刘喆、靳鹤岚、尚筱菊、朱鹤松、李九重、张鹤舰、尚九熙、何九华、陈九福、杜鹤来、郑九莲、吴鹤臣。
3、德云演出三队
孔云龙(队长)、李云杰、张九南、高九成、王磊、张鹤君、张九龄、王九龙、陶云圣、许个、于筱怀、赵楠。
4、德云演出四队
阎鹤祥(队长)、李云天、冯照洋、杨鹤通、史爱东、郭麒麟(少班主)、宋昊然、梅九亮、张鹤雯、陈九品。
5、德云演出五队
烧饼(队长)、曹鹤阳、侯鹤廉、刘九思、王筱阁、吕硕、刘九儒、王少立、孙九香、倪九涛、栗世锦。
6、德云演出六队
张鹤伦(队长)、郎鹤炎、郑好、张金山、姬鹤武、孙鹤宝、李筱奎、于鹤真、关九海、李九江、张霄白、曹九台、陈奉清、董九涵。
7、德云演出七队
孟鹤堂(队长)、谢金、周九良、李鹤彪、刘筱亭、张九泰、李鹤东、秦霄贤。
8、德云演出八队
张云雷(队长)、杨九郎、李九天、李九春、梁鹤坤、张鹤帆、李思明、董九力、王鹤江。
高峰算是德云社比较特别的存在,做一行爱一行的人其实不多,像郭班主早年说他爱相声我信,现在他说出来就像放那啥气体了,他自己也不信自己还爱相声,所以才会划水成那副德行。
但高峰是肉眼可见的真爱相声,在德云社流量当道饭圈横行的当下,高峰基本上没做过迎合饭圈的任何操作,这实在难能可贵。要知道他的搭档栾云平也隔三差五的整一些莫名其妙的动态,一副正在积极探索饭圈流量密码准备大火的感觉。
德云社成天以“流量天团”自居,把相声当成副业,刷流量当主业的时候。大概只有高峰这种少数派,还在成天当相声老炮了,这就是他被饭圈集体嫌弃,觉得他太装的原因,姆们捧角儿就是看卖腐的,你整那些没用的相声干嘛~
知乎上有人评价高峰说相声、听相声、研究相声这三件事情还在进行的,德云社大概只有高峰一人了。从高峰的日常网络动态也看得出来,他好像除了相声就没生活了,也不跟流量明星们发亲密照,也不聚餐晒动态,就连综艺都很少去,偶尔去一趟也一点综艺感都没有。
可见一个人真爱相声,而且全身心投入到相声里面,刚好郭班主也在他这里开了一块特区,允许高峰不迎合流量,全身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就很幸运了。
也可能是郭老板确实需要高峰这种人的存在,因为只要高峰还在,德云社就还是相声社团吧。
但高峰所面临的窘境也在于此,那就是他那么爱相声,但相声似乎没那么爱他。
天赋不算拔尖,全靠后天努力找补。创作上是短板,而他对于搬运网络段子也没兴趣,不想德云社其他人都把抄袭当饭吃,所以一直出不了新,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代表作。一直模仿马派表演技法,但学其表不得其里,路子正得要死,但马派骨子里那股“狗气”怎么着也使不出来,而且师父没了,缺少高人带路,近些年一直在精进的还是表面功夫,骨子里那股寸劲儿感觉提不上去,感觉也走到了瓶颈。
这也是高峰比较尴尬的地方,德云社整体风气就是打空不打相,怎么把外行人糊弄舒服了就算有能耐。他单枪匹马的走打相路线,经常使一些内行包袱,估计也就天津老泡茶馆的人才听得懂,德云社的空子们听着能打呼噜。但这种包袱需要很深的火候才响的起来,高峰的火候又不到那种程度。但他还是孜孜不倦的使着,结果越来越拧巴,弄得空子们对他也避之不及,内行观众也听不出彩来,所以现在相也打不准,空也捞不到。
但对于高峰这个年龄来说,这种尴尬其实是可以接受的,外界也不用被郭德纲那句“老艺术家”的生意口给唬住了,高峰也就三十几岁,离老艺术家还远得很。而他也不需要为了找到突破口急功近利,郭德纲也愿意给他开这个绿灯,允许他不做KPI考核,全身心投入自己喜欢的传统段子,那高峰就可以静下心专营自己的爱好。
他经常去发掘一些很老的段子,甚至一些根本就过时的包袱高峰也爱使,这些东西其实是很宝贵的财富。要知道相声艺人不好笑是原罪,但如果只剩搞笑那就跟耍猴没区别。像张寿臣那些传统相声艺人,在成长期最忌讳的就是把“包袱响”作为唯一标准,而且经常使一些薄皮大馅儿的肤浅包袱,容易让演员的功夫一落千丈,让相声越来越像脱口秀(现在德云社基本都是这种趋势)。而一些不那么好笑,但特别吃功夫的说哏’、 ‘文哏’恰恰是相声演员最应该坚守的东西,高峰现在坚守着这些东西,在将来某一天德云社流量散去,需要正经说相声的时候,那高峰的价值就会到达极致。
对高峰未来的预测,估计他也达不到偶像马志明的程度,毕竟少马的家学渊源,以及对相声的天赋都是历史级的,高峰跟他比起点实在太低。但高峰可以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传统之路,不一定是他最爱的马派,可能是一种更适合他的舞台风格,而且只要他专注于打相不打空,未来认可他的内行观众也会越来越多,毕竟在神社天团里面,就只有这么一个可以期待的好材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