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眼里,冯小刚是得意的大导演,不过,这个大导演的来历也颇受争议。抛开那些功名利禄,冯小刚就是真真实实的大孝子。
冯小刚母亲去世时,冯小刚泪流满面的说:“娘没了,我以后就是孤儿了。”或许那一刻,冯小刚很明白什么是“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2019年,由冯小刚执导的《只有芸知道》上映,冯小刚在微博上写道:“我母亲脑血栓在床上躺了16年,我们早就按她的心愿给她准备了好事,但当她已经耗尽了活着的体力和生的欲望的时候,当她离开我们的时候,我还是难以接受。”
一席话是冯小刚对母亲的思念,也是母子情深的体现。而冯小刚与他母亲的故事远不止这么点,真的要追溯会是很久很久之前。
1958年,冯小刚在北京出生,父亲是冯飞,曾在北大西语系读过书,毕业之后,在北京的一所高校任职教书。常理上,冯小刚的家境应该不算差,可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运动,冯小刚的父亲被不断攻击。
无奈之下,冯飞便选择离婚,不想牵连一家老小,独自回老家,便再也没有后文。而冯小刚的童年都是与母亲、姐姐一起度过,由于家中没有男人,被别人欺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或许成长环境便不是那么阳光,冯小刚就缺少阳刚之气,也是总爱哭的原因。
对于父亲,冯小刚没有太多的回忆,大概是感情不那么深。对于母亲,冯小刚似乎有着说不完的故事,这就是一种天然的依赖。
冯小刚的母亲是一家工厂的医生,每日上班非常忙碌,下班之后还要拉扯两个孩子,过得很艰辛。根据冯小刚回忆,其母亲特别喜欢种菜,家里就有一个小菜园,能减少家里不少开支。
在一个物资匮乏的时代,冯小刚吃的最多的蔬菜就是西红柿,也是最爱吃的食物,既可以当菜,也可以看成水果。对于西红柿,冯小刚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所以,在电影《芳华》中,出现文工团女兵吃西红柿这样的镜头便一点都不奇怪。
《芳华》中的很多故事不起眼的镜头是根据冯小刚的亲身经历进行改编。冯小刚高中毕业之后,便开始入伍当兵。起初,冯小刚进的只是宣传队,军装都是找别人借。直到1978年,冯小刚才正式拿到属于自己的军装。
冯小刚说:“当拿到衣服时候,太开心了,感觉成了真正的军人,有种风光感。”冯小刚还特意请假回家,让母亲看一看,同电影中,许多人第一次穿军装时,会拍一张照片寄回家。
1984年,冯小刚退伍转业,被分配到粮食仓库宣传科。对于这个职位,冯小刚心里是不太喜欢,也很排斥。但冯小刚行事不那么咋咋呼呼,却极其有心眼,就拿着退伍费到处打点,便进了城建开发总公司做宣传干事。
上班的前一天,冯小刚便对母亲说:“妈,你做好了,我给你敬个礼,以后儿子就不能穿军装了。”军装岁月大概是冯小刚前半生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后来的故事便是冯小刚遇到王朔、郑晓龙,一步步从一个小美工变成大导演。回头一看,冯小刚的成名还是很精彩,不管都是用了什么方法,至少说明,这个人很有脑子。
1994年,冯小刚就正式成为一名导演,处女作是《永失我爱》。当导演的日子总是忙碌,人越忙碌,便越会把心扑在事业上,冯小刚也是如此,便很少回家看看母亲。冯小刚的心里想法和很多人都一样,总觉得母亲年纪不大,日子还长着。
古人云:“子欲养而亲不待”,冯小刚并不太在意这个道理。时间总是走得很快,一眨眼,几十年都会过去,就如普通人看山便是山,看水就是水,哪懂得沧海桑田的道理。
冯小刚母亲57岁那年,被查出脑血栓,便彻底瘫痪在床。那一刻,冯小刚才如梦初醒,也追悔莫及,心里感到愧疚,但母亲的病已经那样。
为了照顾病重的母亲,冯小刚的姐姐特意辞职,冯小刚则在外拍戏赚钱,每个月定时向家里邮钱。姐姐也算是很宠冯小刚,几乎不怎么给冯小刚添麻烦,一心一意照料母亲,让冯小刚在外不用操心家里的事。
冯小刚的姐姐心里没想法吗?肯定不是。她也向冯小刚提过要求,想要在剧组谋一份工作。冯小刚知道姐姐这几年的辛苦付出,但也很冷静的说:“我知道你有难处,但我也一定帮你,咱们这边离不开你,你还要坚持一下。”
每次,冯小刚回到家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母亲说:“你这段时间忙吗?不用一直惦记着我。”冯小刚就鼻子一酸,他很想好好陪陪母亲,可久病床前无孝子,自己不工作,又怎么能拿得出钱给母亲治病。
冯小刚心里更苦的是女儿冯思雨还有先天性腭裂,可谓上有老,下有小,家里的事忙不完还要兼顾事业。家庭和工作很难平衡,冯小刚尽力做他能做的事,不仅仅是拿钱那么简单。
或许有人问为什么不请他人照顾母亲?冯小刚知道母亲年纪大了,外人照料得再周全都不如儿女陪伴得好。自己已经在外奔波,姐姐在外出,冯小刚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母亲。
冯小刚的母亲算是苦命,独自将两个孩子拉扯到,儿子成名该享福时,又身患脑血栓,卧床不起。冯小刚的母亲算是那一辈人的折射和缩影,没有经历过那个艰苦的岁月,就无法做到感同身受,只能感慨那片土地埋葬过太多人的心酸往事。
冯小刚母亲去世前,拉着冯小刚的手说:“你会顺顺利利的,所有的苦难,妈一个人替你尝遍了,你要是有出息,我的罪就没白受。”这句话也出现在冯小刚执导的《唐山大地震》中,说出这句话的正是冯小刚的妻子徐帆。
有时,冯小刚的电影不仅仅是电影,还夹杂着许多回忆和自身的故事,也是在讲自己。有人说,冯小刚太喜欢哭,,有个外号叫做“冯裤子”,可是看得人并不知道哭的人是在哭自己,还是为某个人泪流不止。
母亲下葬那天,冯小刚无语凝噎,只有泪满面,妻子徐帆便拿一杯酒,嘴里说着一些话,随后,便就将酒“敬了”出去。徐帆说什么,冯小刚记得七零八碎,但从心里是感激徐帆的心细和贤惠。
当母亲走了之后,冯小刚不仅给了姐姐一些钱,还将姐姐带进剧组管理服装,算是多年的补偿。对母亲,冯小刚则也如同天下的普通人一样,没有任何光环加持,有的只是诚恳、感恩和温情。
当时间匆匆流去,那些往事是否还能记住,亲人留下的痕迹是否还能想起?一切的一切还是且行且珍惜。
冯小刚是中国内地导演、编剧及演员。他早年主要担任电影的编剧和美工。担任导演后,连续推出了票房成绩不俗的贺岁电影《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等。
随后凭《集结号》《我不是潘金莲》等斩获了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第53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冯小刚作品风格以北方京味儿喜剧著称,擅长小品喜剧片。
冯巩的父亲冯海岗,毕业于辅仁大学,在天津某中学任教,其母名叫刘益素,毕业于辅仁大学数学系,与冯海岗是大学同学。冯巩的曾祖父是冯国璋,北洋三杰之一,直系军阀的创始者,1917年出任代理大总统。
冯巩的祖父冯家遇,是冯国璋的第三子,留学德国,立志实业救国,回国后创办了东方油漆厂等多种实业,对发展天津的民族工业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临终前,他将全部资产自愿地交给人民政府。
冯巩1973年投师马季门下,学习相声的创作与表演,1986年登上央视春晚舞台,搭档刘伟合说对口相声《虎年说虎》。1988年开始与牛群搭档,并一起在1989年央视春晚舞台合说对口相声《生日祝辞》,自此和牛群开始了十年的固定搭配。
娱乐圈一直是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而圈里有很多明星看起来毫无关联,但实际上却是“沾亲带故”。
比如陈赫就是陈凯歌的侄子、陆毅和郭京飞是连襟、火风和霍尊是父子关系、倪大红是倪萍的妹夫等等,说到冯巩和冯小刚,很多人看到他们是一个姓氏就认为他们是亲兄弟。其实他们虽然不是亲兄弟却比亲兄弟还亲。
冯巩比冯小刚成名早当年冯巩在贵人的帮助下成为相声演员之后,被春晚导演黄一鹤看中,随后就邀请他上春晚,春晚过后,冯巩的名字早已家喻户晓。
那时的冯小刚还是一位籍籍无名的小辈,长相也一般,凭借自己的才华获得了郑晓龙的青睐,于是在他的引荐下认识了文坛小有名气的王朔。
冯小刚与王朔成为朋友,于是在这种机遇下他的才华才得以释放,有机会参与《部的故事》的剧本。后来,这部剧上映后非常叫好,冯小刚的事业也慢慢步入正途。
他也开始学梁左先生写相声小品段子,在央视的《艺苑风景线》开播后被邀请担任编剧,而演员正是冯巩,两人一见如故,从此变成了好朋友。
真正让他们变成推心置腹的关系,是因为冯小刚的女儿冯思雨冯思雨患有先天腭裂症,冯小刚对于女儿是否做手术一再纠结,在好友冯巩的劝解下, 她还是带着女儿做了手术,手术当天,冯巩更是放下手头所有工作陪着冯小刚。
庆幸的是,手术非常成功,冯巩还给冯小刚的女儿买了很多玩具,通过这件事之后在冯小刚的心里是真把冯巩当作了自己的亲哥哥。
之后,冯小刚与郑小龙一起创作的剧本《大撒把》,还邀请到冯巩出演男主角,找投资的时候,北影厂却拒绝了他们,冯巩立马起身帮他找别的投资商。
没想到等一切安排好之后,北影决定投资,主演必须是葛优,冯小刚再三思量选择了北影,冯巩得知这个消息后,非但没生气反而安慰冯小刚“你不用担心投资方那边,都是兄弟,一句话的事。”
有冯巩这样的兄弟也真是冯小刚的福气后来电影《大撒把》获得成功后,冯小刚的心里一直对哥哥冯巩心怀愧疚,久久不能释怀,一直认为自己为利益不惜坑了好兄弟。
在冯小刚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中,他写下了自己的心里话我知道我伤害了他,现在想起来也伤害了自己,我在这里向他说一声巩哥,真的很抱歉。
可见他们两人之间的感情有多深厚,一个是为兄弟从没有任何抱怨,另一个知道兄弟为自己的付出心存感激。
如今他们依旧是亲如家人的兄弟,即使不经常同台,但私底下的关系却非常好。
孙海英在一次出席活动时,即兴表达出“喜剧都是在作假”,由于看不惯冯小刚将电影带向娱乐领域,他直接炮轰电影界太浮躁。而矛头更是直接指向冯小刚,还称冯小刚“装洋蒜”,如此直白的表达方式的确令人难解,而妻子吕丽萍只能解释道他就是这样不会掩饰的性格。
作为一个演员来说,他心中的影片是纯粹的。在他的心里而言,冯小刚的作品过于浮夸,而且更多的都是为了金钱。如果长期下去很可能造成不好的影响。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在当时的娱乐圈可谓是非常的轰动了。
在2010年,孙海英在新闻媒体记者面前发表了一下自己的言论,内容便是“某些导演们,不再关注老百姓的生活,而是将目光放在拍大片和烂片上!没有人愿意面对真实的生活,只用一些虚构的历史来表达自己的虚荣心,展示自己的雕虫小技。”
孙海英怒斥道“现在的文艺电影让这些人挤兑的都没有活路了,一个个都在那里装文化,披着文化的外衣施行自己娱乐化的目的。人人都说冯小刚好,对,他确实很好,他是拍娱乐电影好,目的是为了挣钱,文化层面的东西一点没有!天天‘装洋葱’,有什么可装的?等他到80岁的时候回头看,可能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拍出什么有文化的电影!”
面对孙海英的指责,冯小刚则显得有些大度,一句“孙海英同志很可爱”想要结束这场风波。
当年在冯小刚电影《唐山大地震》上映后,创造电影票房的9项新纪录,孙海英也再一次向冯小刚“开炮”。
他公开表示从不看国产片,就算是冯小刚送来的票他都没去看。冯小刚当即在个人社交网络平台发文回怼,称自己不会给孙海英电影票,需要吃药的话他倒是可以送药,还称孙海英是“孙子”。而孙海英的回复也很有意思,说自己可以是孙子,因为孙子写出过孙子兵法,并且说当孙子没什么不好。
其实这件事没有谁对谁错,只是孙海英和冯小刚在中国电影上的观点不同,这可以理解,毕竟这个世界就是因为不一样才会那么精彩的,但因为观点不一就这样吵起来,就有点不应该了,毕竟两人在圈里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当时大多数人其实都是支持冯小刚的,因为毕竟这场骂战的起源不在他。很多年过去了,再想想孙海英的话,很多网友都说说的是十分在理。这个事件不了了之。不过在那之后他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次数确实是变少了。他还是在从事着表演事业,现在他在从事话剧表演,虽然不如演员挣得多,却很真实自在。
孙海英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演员,之前演员黄海冰出了某件事之后,很多人都选择了沉默,或者是敬而远之,但孙海英却义无反顾站出来告诉他,做错了事就改,改好了,他和吕丽萍还愿意继续演他的爸妈。如今的孙海英有着贤惠的妻子吕丽萍,还有孝顺的继子张博宇。
冯小刚祖籍湖南湘潭,出生于北京的普通家庭 ,曾经住在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附近,年少时父母因故离异,自幼他就和母亲与姐姐共同生活。冯小刚在读完中学后,投身军营生活,在北京相关装甲部队从事基本宣传工作,涉足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社会生活。
冯小刚的母亲身体很不好,20岁孤身一人来到北京,婚后又失去了一个年仅两岁的女儿,35岁时与冯小刚父亲离婚,45岁时身患癌症,47岁患脑血栓,此后长达16年瘫痪在床。尽管如此,她始终以坚强的精神鼓舞着冯小刚。 1984年冯小刚带着军旅风尘而转业到地方,进入北京城建开发总公司的工会,从事文化宣传工作,经过单位同事的引荐介绍,冯小刚结识了未来妻子,并修成正果而缔结婚缘,新婚后女儿冯思羽的出生。
1991年冯小刚在拍摄电影《大撒把》,结识了影视演员徐帆。1999年冯小刚与前妻协议离婚。1999年09月19日冯小刚与徐帆举行婚礼。冯小刚和徐帆的十一年婚姻中,一直没有儿女,冯小刚只有一个独生女冯思羽,是和前妻所生。
简历的话你可以去这个人所在单位的官网搜,例如医生就在该医院的官网有介绍。一般小人物什么的简历是属于隐私状态。不建议这里搜。就算回答了,也会被屏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