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8年的11月6号开始,华东野战军南下,8号国民党军张克峡率部两万余人在战场上起义,10日我军就把黄伯涛兵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的地区,经过10天的恶战,全歼敌军10余万人,兵团司令黄伯涛自杀。
黄百韬(1900—1948),又名黄伯韬,字焕然,号寒玉,祖籍广东梅县,汉族,客家人。国民革命军将领。国军陆军中将-追赠二级上将,兵团司令官。
黄百韬初在江苏省防部队任排长、连长。被奉系军阀张宗昌俘虏后,投靠奉系升任旅长。张宗昌被蒋介石消灭后,投靠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第41师师长、冀察战区参谋长、国民革命军司令部高参、第三战区参谋长、陆军中将、中华民国陆军第二十五军军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国军第七兵团司令。1948年11月22日在淮海战役中阵亡。1949年1月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二级上将。
粟裕筹划的淮海战役,本子小得多,他开始只想打回两淮地区,再占领海州、连云港,把山东和江苏解放区连成一片。报领导后,领导又来个大手笔,明确指示,战役第一阶段应该以消灭黄百韬为目的。不过按照领导的设想,战役规模也没后来那么大,因为他和粟裕都没想到,黄百韬已经主动放弃防区,开始向徐州撤退了,和李弥、邱清泉靠得更近,追上和抓住他都不是容易的事了。
而在这个时候刘峙总司令告诉黄百韬扩充他的七兵团,把100军和44军拨给他指挥,还有李延年的第九绥靖区司令部。这是对黄的多大信任啊,可黄当时做了什么那?他竟然命令部队原地待命,但现在是什么时候?大军行动,兵贵神速,而黄居然命令部队原地等了两天。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时间是第一要务。全部轻装奔向徐州是唯一的选择。就是在黄百韬耽误2天的情况下,共产党也基本算赶不上了,只抓住个尾巴,还有配属7兵团的63军、64军的一些零碎,黄百韬七兵团主力,尤其是25军,基本算是全身而退了。要是当初能够再快一点,粟裕基本就得另打主意了。还是那句话,这种时候,快比什么都重要。后来华野追击杜聿明,还有东野在辽西围歼廖耀湘,各级指挥员基本都下达了这样的命令不要怕打乱建制,快追快打,抓住敌人就是胜利。相比之下,黄真像3岁孩子,国军第一罪人实至名归。
我认为是黄维兵团更强
第十二兵团是中华民国国军王牌兵团之一,兵团司令黄维,副司令胡琏,吴绍周。该兵团下辖四个军,即第十八军、第十军、第十四军、第八十五军以及第四快速纵队。全兵团战斗力强大,堪称华中剿总乃至关内国军主力之主力。
《亮剑》是一部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剧,在这部电视剧中有很多根据真实史实改编而来的剧情,在剧中内战爆发后 ,李云龙率领的独立团被改编成了新二师,在徐蚌战场上又遇到了楚云飞率领的89师,双方争夺的焦点就是“黄维兵团”的必经之路双堆集,如果李云龙守住双堆集“黄维兵团”就会被围歼,所以老总才会把李云龙的新二师放在这个关键位置,虽然电视剧有夸张的成分,围歼“黄维兵团”却是史实,那么黄维兵团在被围歼后,黄维的下场如何呢?原来剧中就有答案,今天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黄维的生平。
抗战时期
黄维出生于1904年,因在学校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与当地乡绅交恶而被迫弃职离乡,后经人介绍进入了黄埔军校,成为了黄埔军校第一期的毕业生,在北伐战争的时候他就已经是团长了,之后又进入陆军大学特别班进修,回到部队后就受到了陈诚的赏识晋升为旅长,1937年奉命赴德国深造,在抗战全面爆发后被提前召回国,《雪豹》里的周卫国就是以他为原型塑造的。
回国后不久他就升任第18军第67师师长,在淞沪会战时黄维一战成名,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顽强坚守着阵地一个星期,师部除一个电报员,连文书、炊事员都拿枪上去了。战后整编,活着的人连一个团都凑不上,之后他又参加了武汉会战和缅甸反攻等战役,为抗战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黄维被委任为第31军军长,并奉命率部赴台湾,又改调到浙江附近征兵,之后又被派往武汉筹备新制军校,准备仿照美国的西点军校培养军官,1948年被派到淮海战场担任第12兵团的兵团长,随着战局的不断变化黄维兵团也渐渐被解放军包围。
经过几天的血战,黄维兵团最终被全歼,除了兵团副司令胡琏等人逃掉了以外,黄维也被俘虏,而在《亮剑》中就有黄维被俘后的原型,就是那个不擅奔跑的暂七师少将师长常乃超,黄维被俘后的经历跟他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安享晚年
黄维被俘之后受到了解放军的优待,跟常乃超一样都是吃的都是小灶,在接受改造的期间,黄维的餐桌上每天都会有牛奶、鸡蛋和肉,哪怕是在条件最艰苦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都没有断过黄维的肉类的供应,从一开始的猪肉和牛肉到后来的黄羊肉,他虽然是在改造却比当时的大多数人生活条件都好。
在1975年黄维获得特赦,而他的妻子也从台湾回到了北京,黄维获得特赦之后就一直在政协工作,这一点在剧中也提到过只不过经过了改编,《亮剑》中常乃超后来到了南京军事学院成了李云龙的教官,而黄维的主要工作就是担任文史专员,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作,1989年黄维因心脏病离世,海峡两岸都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告别仪式。
人物介绍 黄伯涛 (1900—1948)追赠陆军上将,兵团司令官。原名新,字焕然,号寒玉。祖籍广东梅县,1900年9月9日生于天津。河北工专中学部毕业后,投北洋军阀李纯部从军,任排、连长。后入金陵军官教育团第五期学习。 1920年10月毕业后,在江苏省防部队任职。后投靠张宗昌,历任营长、团附、参谋、团长、旅长等职。1928年随张宗昌部第六军军长徐源泉加入国民革命军,任第八师参谋长,同年12月任第四十八师第二八四团团副。1929年任师长。1930年任第一四二旅副旅长。1931年5月任第四十一师第一二三旅旅长。1932年2月任第一四四旅旅长。1935年6月升任第四十一师师长。旋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学习。1936年1月30日任少将。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处长、冀察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军事委员会高参、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等职。1943年4月26日任中将,同年10月5日调任第二十五军军长。 日本投降后,任整编第二十五师师长,在苏北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1947年任第一兵团第四纵队司令,率部进攻山东解放区。1948年8月任第七兵团司令官,率部参加淮海战役。11月11日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于碾庄地区,22日全军覆灭,本人身亡。1949年1月被追赠为陆军上将。
麻烦采纳,谢谢!
黄伯涛是国军中为数不多的,能得到蒋介石信任的杂牌将领!虽非黄埔弟子、浙江人(其本人是广东人)、第一军(首任军长是蒋介石)出身,但作战勇敢,执行上级意图坚决,是杂牌将军中出任兵团司令官的第一人!在淮海战役中,一个杂牌将领能统率5个军,可见受蒋重用的程度!
淮海战役中,国民党第七兵团黄百韬部5个军大约10万人在碾庄被华野包围,其中大部分被解放军歼灭或俘虏。
黄百韬兵团5个军长分别是第25军军长陈士章,第44军军长王泽浚,第63军军长陈章,第64军军长刘镇湘,第100军军长周志道。
淮海战役里,黄百韬兵团的5个军长中,第25军军长陈士章和第100军军长周志道跑出了解放军的包围。第44军军长王泽浚和第64军军长刘镇湘被俘虏,第63军军长陈章在窑湾镇渡河时被乱枪射死。
25军是黄百韬的老底子,淮海战役被解放军歼灭,军长陈士章化妆成农民跑出了解放军的包围圈,后来,他又奉蒋介石的命令重新组建了25军,在福建战役中被解放军消灭。这次陈士章没有逃跑成功,被解放军抓到,直到1975年特赦,他去了美国投奔亲友过自己的晚年生活。
淮海战役中,第100军军长周志道也跑出了解放军的包围圈,逃到了台湾,任国民党中将参议,一直到1985年去世。
宁愿战死,绝不投降的第七兵团,虽为杂牌军,战斗力强悍,平原地区,四面合围的前提了,坚持那么久的时间,比城市防御战坚持的时间还久,三野在兵力占优的前提下,仍然付出了极大代价,63.64都是粤军,调入淮海,归黄兵团指挥,信仰不同,作为军人,他们是有血性的。
孟良崮战役整74师陷入重围之后,只有黄百韬的整25师增援最为积极。黄倾整25师全部兵力不顾牺牲,不顾伤亡拼死增援,在遭到重大伤亡后,先后攻占叁山店,交界墩,界牌等地,在进攻一道阵地天马岭时,险些成功,华野1纵也无法阻挡,眼看就要突破,恰巧4纵一个营经过,帮助1纵守住了阵地,致黄功亏一篑,整74师全军覆没。没有这一个营的碰巧经过,整编74师残部将有可能被黄百韬救出重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