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花木兰传说(虞城县) 2、 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汝南县) 3、 盘古神话(泌阳县、桐柏县) 4、 白蛇闹许仙传说 (鹤壁市淇滨区) 5、 董永与七仙女传说(武陟县、汝南县、西平县、遂平县) 6、 柳毅的传说 (卫辉市) 7、 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辉县市) 8、 邵原创世神话群 (济源市邵原镇) 9、 汉族叙事长诗《郭丁香》 (固始县) 10、 愚公移山传说 (济源市) 11、 赵氏孤儿传说 (温县) 12、 大禹神话传说 (禹州市) 13、 王莽撵刘秀传说 (西平县、遂平县) 14、 灵宝黄帝传说 (灵宝市) 民间美术(9项) 1、 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市) 2、 黄河澄泥砚 (郑州市惠济区、孟州市、陕县) 3、 汴京灯笼张 (开封市) 4、 柘城李秀山泥塑 (柘城县) 5、 农民画 (舞阳县、汝南县) 6、 虢州石砚 (灵宝市) 7、 秦氏绢艺 (滑县) 8、 方城石猴 (方城县) 9、 民间剪纸 (陕县、灵宝市、卢氏县、辉县市、鲁山县) 民间音乐 (13项) 1、 板头曲(南阳市) 2、 中州筝派 (河南省艺术研究院) 3、 筹音乐 (许昌市) 4、 司马懿得胜鼓(温县) 5、 超化吹歌 (新密市) 6、 唢呐 (沁阳市) 7、 大铜器 (西平县、遂平县、郏县) 8、 河南盘鼓 武陟县、开封县) 9、 官会响锣 (项城市) 10、 轧琴 (舞钢市) 11、 信阳民歌 (信阳市) 12、 郑王词曲 (沁阳市) 13、 西坪民歌 (西峡县) 民间舞蹈(13项) 1、火龙舞 (孟州市) 2、苏家作龙凤灯 (博爱县) 3、高抬火轿 (沁阳市) 4、齐天圣鼓 (灵宝市) 5、回民秧歌 (项城市) 6、大仵民间舞蹈 (柘城县) 7、跑帷子 (汤阴县) 8、花挑舞 (固始县) 9、艾庄铜器舞 (许昌县) 10、豫西狮舞(洛阳市大里王狮舞、巩义市小相狮舞) 11、麒麟舞 (兰考县、睢县) 12、火绫子(商城杈伞舞) (商城县) 13、双人旱船舞 (临颖县) 民间戏剧及曲艺(28项) 1、 豫剧(河南省艺术研究院) 2、 曲剧(河南省艺术研究院) 3、 越调(周口市) 4、 大弦戏(滑县、濮阳县) 5、 罗卷戏 (汝南县、滑县、内黄县、通许县、范县、邓州市) 6、 目连戏(南乐县) 7、 道情(太康县) 8、 宛梆(内乡县) 9、 四平调(商丘市、濮阳县) 10、 大平调(濮阳县、滑县、延津县) 11、 皮影戏 (灵宝市、罗山县) 12、 杠天神 (新蔡县) 13、 怀梆 (沁阳市) 14、 河洛大鼓(洛阳市) 15、 河南坠子(河南省艺术研究院) 16、 王屋琴书 (济源市) 17、 灶书 (固始县) 18、 丝弦道 (平舆县) 19、 锣鼓书 (三门峡市) 20、 清丰县柳子戏 (清丰县) 21、 河阳花鼓戏 (孟州市) 22、 二股弦 (武陟县) 23、 光山花鼓戏 (光山县) 24、 南阳曲艺 (南阳市) 25、 扁担戏 (新蔡县) 26、 扬高戏 (三门峡市) 27、 二夹弦 (开封市、睢县、滑县、延津县) 28、 落腔 (内黄县、辉县市、长垣县、淇县) 体育竞技及杂技(2项) 1、东北庄杂技 (濮阳市) 2、心意六合拳 (漯河市、淮阳县) 手工技艺(13项) 1、 杜康酿酒工艺(伊川县、汝阳县) 2、 钧瓷烧制技艺 (禹州市) 3、 镇平玉雕工艺 (镇平县) 4、 泥咕咕 (浚县) 5、 棠溪宝剑铸造工艺 (西平县) 6、 汝瓷烧制技艺 (宝丰县、汝州市) 7、 唐三彩 (洛阳市) 8、 汴绣工艺 (开封市) 9、 太平车制作技艺 (平舆县) 10、 五里源松花蛋制作技艺 (修武县) 11、 武陟油茶制作技艺 (武陟县) 12、 东岸桃核雕花工艺 (上蔡县) 13、 宝丰酒酿造工艺(宝丰县) 民俗节庆(6项) 1、“重阳节”民俗 (上蔡县) 2、大营社火 (陕县) 3、浚县民间社火 (浚县) 4、打铁花 (确山县) 5、地坑院民俗 (陕县) 6、东西常骂社火 (灵宝市) 文化空间(10项) 1、 马街书会 (宝丰县) 2、 伏羲太昊陵祭典(淮阳县) 3、 浚县正月古庙会(浚县) 4、 老子生日祭典 (鹿邑县) 5、 帝舜传说 (濮阳县) 6、 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新郑市) 7、 洛阳关林朝圣大典 (洛阳市) 8、 嫘祖祭典 (西平县) 9、 火神祭祀 (商丘市睢阳区) 10、 中岳古庙会 (郑州市) 民间知识(8项) 1、 少林功夫(少林寺) 2、 太极拳(温县) 3、 八卦符号文化(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4、 洛阳牡丹栽培技艺 (洛阳市) 5、 洛阳水席 (洛阳市) 6、 开封又一新糖醋软熘鲤鱼焙面 (开封市) 7、 开封马豫兴桶子鸡 (开封市) 8、 开封第一楼小笼灌汤包子 (开封市) 中医中药(5项) 1、洛阳正骨 (洛阳市) 2、百泉药会(辉县市) 3、针灸铜人 (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 4、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 (焦作市) 5、禹州中医中药炮制技艺 (禹州市)
泥泥狗是河南淮阳太昊陵“人祖会”中泥玩具总称,是一种原始图腾文种抽象、变形的多种怪兽复合体共约200余种。“泥泥狗”因其造型古拙、荒诞,在众多民间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淮阳“泥泥狗”》精选200余种“泥泥狗”作品,系统地反映了这一颇具原始风格的汉族民间艺术。
中原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人们就在此繁衍生息,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原文化。既有以物质形式存在的有形文化遗产,又有主要通过“口传身授”方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节庆礼仪、传统手工艺技能以及口头传统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中原地区的民间文化资源,底蕴深厚且富有个性,,有以下五方面的表现
第一,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的考古发掘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原已有人类活动,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中原地区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纳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在神话传说、民间音乐、民间美术中都有诸多体现。如古帝神话传说、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不仅形式古老,所涉内容也大多可追溯到远古时期。这些古老的民间传说,长期以来被不断传诵,对增强中原人民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原古乐众多,如洛阳海神乐、唐府神乐、超化吹歌等,具有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民乐历史也很悠久,如唢呐早在金元时期便传入我国,并在中原地区广泛流行。泥咕咕是浚县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捏制泥玩具的历史源于纪念隋末瓦岗军起义中在浚县阵亡的将士,至今已有千余年。悠久的历史使得中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淮阳泥泥狗被誉为“真图腾、活化石”,深受研究者重视。
第二,凸显农耕色彩。中原地区以平原为主,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中原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根本上奠基于西周以降渐趋成熟的农业产生方式。漫长的农业时代是产生民间文化的丰厚土壤,民间文化包含的各种艺术形式植根于农耕本土。农耕文化孕育并深刻影响着民间文化。与农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比如民间舞蹈“打春牛”。“打春牛”又名“鞭春”,源于汉代。过去每年的立春日,皇帝必亲赴先农坛祭祀,并作象征性地扶犁耕地,表示重视农业,劝民扶桑。各地官员以“打春牛”的仪式来勉励农民耕作,这一风俗在南阳内乡古县衙一带保留着。随着历史演变,“打春牛”逐步演变为民间舞蹈形式,在当地社会和群众生活中有极大影响,是十分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中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了农耕社会许多珍贵的东西,它来自乡野,也给村民提供精神的食粮和情感的愉悦。它的形成、发展与乡土环境及民俗文化密不可分。中原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农业文化的载体,而且是农业文化独特性的具体表现。在中国乡村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中,仍然遵循着自身发展的规律顽强生存,是农业环境下文化价值的代表。
第三,富于原创性。中原地区最具有原创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属周易文化和少林功夫。中原地区是周易文化的诞生地和最早的源头,而且周易文化的形成和鼎盛也都在中原,《易经》被尊为五经之首,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少林功夫中禅与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禅定作为内功,彰显般若智慧,以武术训练领悟禅理,禅武相融,使少林功夫显示出独特的风格。少林功夫形成后,流传于民间各地,众多武术流派和拳种的形成受其影响。少林功夫不仅在国内广泛传播,在国外也有很大影响,日本、东南亚都是少林功夫比较集中的流传地。每年都有许多来自各国的外国人到中原研修少林功夫,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学习中华武术的热潮。
第四,地域性。中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性特征明显。以民间信仰而言,中原地区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里产生了众多先贤人物,他们受到后人的崇敬和祭奠。以庙会为依托、以民间信仰为基础,形成众多的中原古庙会。如伏羲定居并建都在淮阳(古称宛丘),死后也葬在淮阳,每年在淮阳太昊陵公祭伏羲,长达一月之久。桐柏是盘古神话的主要流传地,盘古庙会期间的各种祭祀活动,都有相关传说在当地流传。南阳是张仲景墓、祠所在地,祭祀张仲景的活动由来已久,延续至今。在民俗方面,豫西的地坑院民俗,是在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第五,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融。由于处于中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中原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始终是在与周边地区的不断交融中发展。如豫西地区剪纸的风格和特色就受到临近的山西、陕西这两个有名的剪纸大省的影响。交融性在戏曲中体现得更为突出。康熙后期,西北地区的秦腔传入中原晋冀鲁豫各省,和传统的昆曲及地方性的演唱曲调结合起来,逐渐形成种类繁多的各种梆子腔。在河南境内,影响较大、流行较广的是河南梆子,其他声腔剧种还有曲剧、越调、大平调、二夹弦、道情等,河南广大民众对它们非常喜爱,甚至达到迷醉的程度。如今,豫剧的影响范围已经远远不限于中原地区,成为中国最有影响的地方戏之一,并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文化的交融一方面增强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使中原文化本身从其他文化中汲取营养,使其发展更加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