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开篇陈词
我方认为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1、反方所说的这些古人是少数,不能论证就是不必要的。
2、就拿我国58年的时候,人民公社化,大锅饭,一来是政策的问题,二来在解决不了温饱的时候,大家就会拿公社的东西,这种拿不就是在解决不了温饱而丢失了诚实的品行。
3、针对反方所说的幸福指数下降,原因是追求的多了,而不是道德的问题。
4、扶不扶老人这个问题,不是因为道德的问题,而是看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以前是好心去扶,结果被讹,那是因为这个人不懂得在帮别人的保护自己的权益。
5、没有温饱,你连买书受教育带我成都都没有,哪里来的那么多见识,脑子里只有解决肚子。
6、所谓追求物质金钱,和道德没有直接关系,道德是一种内在的修养。
马斯洛需求理论是有一定道理的,是生存和生活需求。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温饱解决不了,每天忍饥挨饿,哪里有精力谈道德呢?道德就是空谈。
人们生活条件好了,才开始提倡宣扬道德,但温饱都没解决,没人谈道德,就比如哪个一穷二白的时代,国家社会都在渲染脱贫致富,而不是道德,现在生活水平好了,才开始宣传所谓的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与当年夜不闭户相比,经济蓬勃的现在各种防盗门、防盗锁满大街都是,那是圣人写出来的,真正放在生存环境中,有待考证,不能作为论据。
反方开篇陈词
反方认为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理由如下:
本质上看,道德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尽管在温饱的情况下可能给谈道德提供一些方便,但这绝不是必要条件。
1、达尔文在其环球旅行中发现,南非的布希曼人,即使快饿死了,也不会独吞发现的一条小鱼,而是要与族人分享.他们有温饱吗?没有.他们谈道德吗?谈。
2、鲁哀公六年,孔子和他的众学生“在陈绝粮”,孔子是否就不谈道德了呢?不!孔子对子路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其实,在中国历史数千年的流变过程中,从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到北海牧羊的苏武,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到拒斥嗟来之食的朱自清,众多的志士仁人无不以其言行甚至生命,驳斥了认为只有在温饱过后才能谈道德的“肠胃决定论”。
如果说温饱是必要条件,那么很多人即使温饱了,富足了,道德水准也并不会自然地就得到提高,有时候甚至会倒退。虽然物欲横流的社会大家可能都一味追求金钱物质,但又有多少人温饱解决以后去谈道德,少之又少。
3、在经济资源愈是匮乏的时候,良心和社会舆论就愈是应该而且可能承担它们的责任。
4、在历史上,远的不说,近的,老人们常说的是开国后夜不闭户的事是最为正常的,回想我们小时候,门都是随便关一下,但现在各种防盗门,防盗锁满大街都是。那个时候经济比现在差多了啊!
谈一点本人比赛的经验和对辩论赛的理解,希望有所助益。
狭义的辩论,也就是你所说的辩论,是辩论赛。
辩论赛是根本目的有2个提高思辨能力和语言操控能力。(尽管是比赛过程中,需要让把自己说成真理的化身、光明的使者、道德的模范、理性的代言人,但心里应该明白辩论赛的真谛,这样你才能真的有所获益。)
辩论的过程分为两大阶段赛前准备和比赛。
很多人更注重比赛,根据本人的拙见,赛前准备更为重要,比赛胜利的队伍,往往都是赛前准备充分的队伍。
下面分别就这两个阶段,谈一点经验。
准备阶段分为3个过程
第一、破题——即深刻理解辩题的中心思想,剖析辩题反应的核心问题。破题是个方向性问题,一旦解错了,方向就错了,走的再快也是南辕北辙。
举个例子某比赛,本人是评委,正方辩题是专才比通才更适应社会。他们的立论基础是通才根本不存在。所以,一辩陈述就已经判定正方输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破题出问题了,辩题既然这么出,就已经给定一个假设通才和专才是并列存在的。他们根本就没理解辩题,就盲目论证,论证的再充分、再严密也是没用的。
这里顺便谈谈辩题,辩题就是辩论一方的论点,一个好的辩题必须具备可辨性,双方都要有可辨的空间,二者非此即彼,矛盾冲突明显,并且没有学理和道德上的优劣之分,否则这就是一个烂辩题。这就决定了,任何一个好的辩题,都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任何一个好的辩论员,都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绝不会反复纠缠于某个辩题。希望从辩论赛当中,探寻真理的人根本不明白辩论赛的真正目的。
第二、立论——即为了证明论点(本方观点)确立分论点,以支持本方观点。立论不能太少,否则根基不稳,独木难支;也不宜过多,否则战线太长,首尾难顾。一般3~4个较好,形成鼎足之势。
作为分论点,必须是无懈可击的,站得住脚的。分论点是为了支持观点的,分论点本身就漏洞百出,非但不能支持观点,还会成为负担,成为对方攻击的对象。
,分论点对于观点的支持,越直接越好。例如让你论证某个东西是鸡蛋,你的分论点是“它是圆的”,这就离题太远了,虽然也可以论证,太间接;如果你的分论点是“这东西是母鸡生的”,这就非常直接了。
第三、论证——即运用充分论据通过严密的推理证明观点的过程。论证要满足两个条件
1、论据充分、有力;
2、论证过程逻辑严密;
先谈第一点“论据充分、有力”,我不知道你是大学还是中学,如果你学过写论文,应该知道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就是客观发生的事实情况,道理论据就是得到充分认可的理论观点,就辩论赛而言,可以包括公理、善风良俗、名人名言、法律法规、本国政府观点,等等。“充分”就是要有一定的量,也不是越多越好,但也不能一棵树上吊死;更重要的是“有力”,什么是有力呢?直接——直截了当的证明了观点;权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权威部门或人物的观点,二是得到大众长期认可;
第二点“论证过程逻辑严密”,如果你们没学过逻辑学也没关系,由于辩论赛节奏紧凑,交锋激烈,对于逻辑的严密性要求并不高,也没有时间仔细推敲你的逻辑是否紧密。只要按照上述方式破题、立论、论证,不会出现明显的逻辑问题。新手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自相矛盾和假设论证,自相矛盾大多数情况都是由于辩论员之间思想不统一,准备不充分或者出现喜欢标新立异的“内鬼”,导致辩论员之间彼此矛盾,前后不一,假设论证则就是论证过程出现“如果……”、”可能……”、“假设……”、“要是……就……”,这样的词,即使在辩论过程中,也要尽量避免,
“说道‘如果’,整个巴黎都可以装进一个瓶子。”你假设出的情况,是什么都证明不了的。
充分的准备是赢得比赛的关键,,反复思辨的过程是异常痛苦的,有时候自己和自己打架,很容易有人格分裂的感觉,大量的寻找资料也是很繁琐的劳动,只要有耐心,一定能够有所收益,有所提高。
谈一点比赛当中的经验,也都是些本人的拙见,不知道是否可以有所助益。
第一、胜负的判定。评委一般会根据从论证和团队2个方面,判定胜负(我是说比较有辩论赛相关知识和经验的评委)。论证方面观点是否明确,论证是否严密,证明是否有力,论据是否充分,一句话,你是不是真正证明了你的观点的正确性。团队方面辩论员是否配合默契、语言是否清晰流畅、仪态是否大方得体。
第二、辩论员。辩论赛是用语言做武器的战斗。但这并不是说选手可以撕破脸无所顾忌的拼杀,那是吵架,不是辩论。一个好的辩论员,不论胜败都会受到大家的尊重,这是辩论员的人格魅力而不是吵架本事。
作为辩论员,有一些禁忌必须遵守
1-不能侮辱谩骂对方;
2-不能论及对方的隐私,学校辩论往往大家都认识,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3-决不能离开辩论席;
4-不能使用侮辱性手势,例如用手指指对方,新手自由辩论时,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如果需要指向对方,应该用类似“请”的动作,手掌并拢向对方伸一下即可;
5-尽量使用普通话,正规辩论赛中,方言除作为论据外,对方和评委都无视;
6-避免声嘶力竭,手舞足蹈,唾沫横飞等有损形象的情况。
第三、如何进行自由辩论。自由辩论是双方冲突最激烈的时刻,往往也是区分胜负的时刻,也是新手最容易犯错误的时刻,重点谈一下吧。
1-坚持观点,不被对方牵着鼻子走。新手一进入自由辩论阶段,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忘记本方论点,被对方牵着鼻子跑。不管是自由辩论还是陈述、问答,都是为了证明本方观点,驳斥对方观点,而且是以证明本方观点为主,千万不能忘记,对方一旦连续发问,就手足无措,就顾着应付对方的提问,就会非常被动了。
2-提问。自由辩论的问题大都是提前准备好的,如果你认为那些精彩的问题,都是选手的临场发挥,你就大错特错了。这些问题,都是赛前充分准备,认真推敲,精心组织出的问题,准备的时候要自己尝试回答,能力允许还要推测对方可能怎么回答,根据回答进一步发问。这样的问题,辩论双方都可以提出,如果你想不到,那是你还没找对路,这是由辩题的特点决定的(双方都有可辨性)。提问,不能对方答了,就没事儿了,一定要继续进一步发问。发问的一方,往往占有主动权。对方如果回避不回答,就反复发问,别忘了说”第X次请教对方辩友,……” :p
3-回答。回答对方的提问,要如拨云见日,不被对方迷惑。看了上面一段,你应该会想到,对方精心准备的问题,必然很难回答,绝妙的问题甚至根本就是对方观点的论据,你一旦回答,就会反而证明对方。怎么办呢?要记住“证明本方观点才是第一要务”,回答的时候,也尽量使用本方的论证、论据,要拨云见日,从根子上找对方问题的毛病,,实在觉得难以回答,千万不要纠缠,顾左右而言他一下,对方再问,就说“我方已经很明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鉴于时间关系,不再重复。请问对方队友……”。,有水平的评委一看就知道你输了这一阵,辩论赛交锋,是不能计较一城一寨的得失的,胜利才是关键。
4-找错。揪出对方的漏洞,可能是辩论员最喜欢干的事情了,乐趣无穷,往往也能博得满堂彩:) ,一双敏锐的耳朵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练就的,还需要不断练习。举几个常见的例子,逻辑错误对方的论证过程不严密,前后矛盾,这就属于根本性错误了,揪出来就要一批到底,尤其是对方选手之间彼此矛盾。常识错误对方犯了常识性错误,这就一定不能放过了,这里有一个精彩的例子9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上,剑桥大学选手提出“新加坡总统李光耀……”请对方解释,复旦大学的蒋昌建何许人也,立刻指出“李光耀是新加坡总理,而不是总统。”观众掌声四起,对方颜面扫地。
辩论赛是一项技巧性很强的比赛,比赛中,辩论员还会使用诡辩、偷换概念、偷梁换柱、旁敲侧击、顾此言彼,等等很多方法,能够指出对方的伎俩,是大快人心的。,这些技巧往往都是临场应变,没那个队伍,比赛前就打算诡辩的吧,练就这些技巧,不是一日之功,找出这样的问题,也就没那么容易了。
总而言之,通过参加辩论赛,以及平时的练习,辩论技巧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对个人的思辨能力和操控语言的能力也将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