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宋仁宗时期名人(宋仁宗那个时期到底出了多少

  • 生活知识
  • 2023-05-18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宋仁宗那个时期到底出了多少历史名人为什么呢

宋仁宗时期的第一位历史名人是苏轼,他是宋代的文学巨匠。苏轼生于景佑四年(1037年),嘉佑二年(1057年)开始进士生涯。他先后担任过大理评事、杭州评事、密州评事、院士、礼部尚书等职。,苏轼的主要贡献不是在官场,而是在文学方面。他在诗词、楹联和文学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的代表作,如《题林壁》、《雨后湖水》、《密州狩猎》、《赤壁怀古》等,流传千古。

苏轼是唐宋八大文豪之一。有的后人认为苏轼是 “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著名作家苏轼林语堂评价他是 “一个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和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人民的朋友,一个伟大的作家,书法家,画家的创新,自制酒的试验,一个工程师,一个讨厌清教徒的人,一个瑜伽师佛教徒,巨大的儒家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和法官,一个饮酒者,诚实 一个政治反对者。一个月光下的流浪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这还不足以说明苏东坡的全部故事“。

宋朝仁宗赵祯治国的要点有二,一是太后刘娥在位不久,十一年后就是领导仁宗本人,他的整顿,更多的是得益于其父母,而他在历史上的 “仁德“,也可能与刘娥过于强势有关,总是在高压下工作,没有其他皇帝 “天下为公 “的那种强烈的索取欲;,这也与他柔和而有人情味的性格有关。最大的限制应该是宋朝的国策,与士大夫共享天下。君王的自我约束与下属的自我约束是互为因果的,他们几千年来一直受到尊重。说起当时的贤臣,明代思想家李贽的话可以概括为“大帝辈出,尤在千载“。

宋仁宗时期,出现了哪些名人和那些发明

名人有包拯、范仲淹、司马光、狄青等,发明有活字印刷术。

1、包拯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

知谏院时,多次论劾权贵。再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

嘉祐六年(1061年),升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2、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

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3、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

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4、狄青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市)人。北宋时期名将。

出身贫门,自少入伍,面有刺字,善于骑射,人称“面涅将军”。宋仁宗时,凭借战功,累迁延州指挥使。

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了卓越战功,交好名臣尹洙、韩琦、范仲淹等人。

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折节读书,精通兵法。一生经历二十五战,以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日夜袭昆仑关最著名,拜枢密副使、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尹。

宋朝重文抑武背景下,皇帝和文官集团猜忌狄青,贬为陈州通判,抑郁而终。宋仁宗赐予礼遇和推崇,追赠中书令,谥号武襄。

5、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使用。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北宋庆历间(1041年-1048年)中国的毕升(970年—1051年)发明的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南京、无锡、苏州等地得到较多的应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狄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阳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包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活字印刷术

宋朝所有著名人物有哪些

文学

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2、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资治通鉴》的主编。

3、三苏——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辙(1039~1112) 。

4、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继孔子孟子之后,人称“朱子”,开创礼教先河。

5、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北宋政治家、科学家。

6、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7、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8、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9、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10、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散文著称。

11、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12、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音乐

1、陈旸——(1064~1128年),北宋音乐理论家,古代八大音乐名人之一,官至礼部侍郎。

2、姜夔——(约1155~约1221),南宋词人、诗人。字尧章。人称白石道人。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

政治军事

1、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北宋名将。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

2、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3、宋庠——(996~1066),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宋庠是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的三元状元。

4、庞籍——(988年—1063年),字醇之。北宋宰相。

5、富弼——(1004—1083年)字彦国。富弼利用自己对宋、辽、西夏三国关系的透彻了解,助宋朝撬开辽夏同盟,使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格局逐渐稳定下来。

6、韩琦——(1008—1075年),男,字稚圭,自号赣叟。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

画家

1、张择端——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居住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

2、文同——(1018年-1079年),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或笑笑居士,人称石室先生,四川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县东北面)人,著名画家、诗人。

3、范宽——北宋画家,名中正,字中立,陕西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性疏野,嗜酒好道,擅画山水,为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

4、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南宋人。(1186-1249),字惠父,汉族,我国古代杰出的法医学家,被称为“法医学之父”,著有《洗冤集录》。

扩展资料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 。宋朝出现了宋明理学,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

《清平乐》中,宋朝平民崛起,为何名臣扎堆出现

《清平乐》中宋朝出现名臣扎堆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宋朝的科举是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的。大到贵族公子,小到屠牛为业者,甚至是乞丐,只要不缺胳膊少腿就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宋朝名臣扎堆的现象,主要原因应该是宋朝相对公平的科举制度。

不得不说,《清平乐》的热播将历史上的北宋又推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下。清平乐本是词牌名可以体现出该剧的书写场景应该是北宋繁华如梦,清明正直的朝政民风。宋朝的宋仁宗时期出现的名人志士是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因为当时的年代出现了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苏辙,包拯,韩琪等灿若星辰的士大夫。这些人无论放在哪一个朝代都可以以一敌百,所以说宋仁宗时期,人才是扎堆出现的。

在宋仁宗时期的士大夫大多都很有使命感,他们都将“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北宋的才子王安石就在《取材》一书中说道,自己认为身为文臣要博古通今,要懂得礼仪文法,还要在政治上为国为民,宋朝才子频出的另一个重要点,就是所有的读书人文采的自我修养都很高。

《清平乐》中出现的王安石,欧阳修,苏轼,范仲淹这些人都是博古通今的大文学家。他们每个人都身负旷世才学,而且有许多著作傍身,这些文人们大多不记自己的前程,他们为人豁达,性格潇洒在某些原则性问题上,他们又严格地讲求操守,将国家命运的前景和后路都考虑的比任何人深刻。

宋朝的文人们带起了这么一种读书上学为国为民的风气。以至于之后宋仁宗在位的41年,仅仅是进士出身的官员就高达4500多人,而且这部分人中有许多都是平头百姓或者是小官小吏的子女。宋朝名臣扎堆出现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宋仁宗时期科举清明公正,任何人只要你不残疾都可以参加,第二是宋朝文人的尚学风气十足,能带动周围等人一起读书上学。

为什么说宋仁宗时期是牛人最多的时期都有那些牛人啊

您好,根据您的问题,宋仁宗时期确实有很多比较出名的人,这个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那个时期社会环境还是比较开放的,社会经济与文化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在文化方面可谓日新月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出现了许多比较有名的人。

名臣有范仲淹、吕夷简、鲁宗道、薛奎、蔡齐、陈尧佐、杜衍、庞籍、王尧臣、包拯、王素、韩琦、富弼、文彦博、种世衡、狄青、王德用等。

文人兼名臣张先、柳永、晏殊、宋庠、宋祁、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等。

思想家孙复、张载、周敦颐、程颢、程颐,宋朝理学家,几乎绝大多数人都是仁宗朝人;

科学人才,也多在这时,如毕升、沈括、苏颂等。

北宋有近一半的名人都是出自宋仁宗时期,所以这个时期是北宋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展比较快的一个时期。

宋朝名人有哪些

1)宋太祖赵匡胤 (2)欧阳修 (3)包拯 (4)王安石 (5)司马光 (5)苏东坡 (6)朱熹 (7)岳飞 (8)沈括 (9)文天祥 (10)宋江

宋仁宗年间有哪些名人呢

宋仁宗时的名人,真是星群辉煌,灿烂古老。

宋仁宗是宋第四代皇帝,他是宋真宗的孩子,是宋太宗的孙子,后任时才13岁,成了42年的皇帝。

宋朝皇帝宋仁宗并不是能力最强,也不是才能最高,但他是宋朝18位皇帝中最有名的皇帝。

宋仁宗最有名气的皇帝,无论是对大臣,还是对身边的侍者,都一样温和仁慈,没有以自己的私情迷惑人,也没有斥责人,而是宽厚仁爱,他死后,连北方的辽国人也哭了有。

宋仁宗名声很好。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

深深地沉浸在宋史和宋代的野史中。通过对宋仁宗传记和他这一朝人物的搜索,发现了宋仁宗时代发现的人才和被提拔的人才。出了很多名人。北宋的名人宋仁宗占了这一朝的大半。有他发现的,也有他被提拔的。也有在他手里崭露头角的。也就是说,宋仁宗时代的人才都是出类拔萃的,而且人数众多,超乎想象,简直就像满天的星星。

例如,名臣有范仲淹、吕夷简、鲁宗道、薛奎、蔡齐、陈尧佐、杜衍、蓬籍、王尧臣、包拯、孔道辅、余靖、胡宿、田况、王素、韩琦、文彦博、种世衡、狄青、王德用等。

范仲淹、包拯包公、韩琦、富弼、文彦博、狄青等都很有名。王安石、司马光、范纯仁等著名臣下在宋仁宗时期已经合格进士,进入官吏之路,且宋仁宗曾多次主动调剂王安石来到身边就任,但王安石只想在基层多锻炼,才借故宋宋拒绝了仁宗的安排。

又像文人兼名臣。张先、柳永、晏殊、宋学校、宋祁、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等。

书法家宋四家、苏轼、黄庭坚、蔡襄、美管理,都是仁宗一朝人。

又如思想家孙复、张载、邵雍、周敦颐、程颐、宋朝的理学家,大部分人是仁宗朝的人。

作为科学家,也有毕升、沉叙、苏颂等很多情况。是这个时期的人。

所以,宋仁宗时期的名人几乎占宋朝的一半。

宋朝时的名人

赵匡胤 , 赵匡义 ,
还有包拯、范仲淹、欧阳修、三苏、王安石、司马光、韩琦、富弼、文彦博、曾巩、 辛弃疾、王重阳、全真七子、张三丰、文天祥、沈括、晏殊、柳永、曾巩、宋慈、毕升、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朱熹、吕祖谦、陆九渊、陆九龄、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陈季常、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寇准、范宽、张择端、李清照、狄青
1、赵光义(宋太宗)
即位之事颇有疑云,是为“烛影斧声”事件,民间也一直传说赵匡胤是被赵光义(赵匡胤之弟)害死的。
2、宰相寇准
3、赵祯(宋仁宗)
“狸猫换太子”疑案的主角“太子”。
4、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狄青
大将,在边疆上先后摆平了南蛮侬智高的叛乱和西夏的挑衅。
6、赵佶(宋徽宗)
一位天才艺术家,却也是亡国之君。
7、蔡京(有名的奸臣)
徽宗不理朝政,政务都交给以蔡京为首的六贼,蔡京以恢复新法为名大兴党禁,排斥异己。
8、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
9、赵构(宋高宗)
1131年正式定都临安,名为“行在”(陪都),实为首都,南宋开始。
10、韩世忠
大将,携妻子梁红玉,断掉金主帅完颜兀术后路,逼入黄天荡,宋军以八千人之兵力围困金兵十万,双方相持四十八日,金军用火攻才打开缺口,得以撤退。
11、秦桧(大奸臣)
宰相,以莫须有之罪名谋害岳飞。
12、李清照(女)
著名的婉约派词人。
13、辛弃疾
著名的豪放派词人。
14、毕升
发明活字印刷术。
15、宋慈
法医学之父,著有《洗冤集录》
16、程颢、程颐
兄弟俩与朱熹共同开创“程朱”理学。

宋仁宗时期名人及历史

有范仲淹、王安石、 苏轼、苏辙、司马光等。

1、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

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2、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3、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4、苏辙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

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谏事而被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宰相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5、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中国历史上哪个皇帝在位时期出现的名人最多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几千年不间断历史的国家,在长达数千年时间里涌现了无数风云人物。那么问题来了,究竟哪个时期出现的历史名人最多呢?有人认为是春秋战国时期,有人认为是三国时期,还有人认为是隋末唐初时期……这些观点都有各自的道理,所以很难客观评价说哪个时期称得上这个“最”字。如果要把范围缩小到哪个皇帝在位时期出现的历史名人最多,那么答案确定无疑就是北宋的宋仁宗在位时期(1022年-1063年)。

我们这里所说的名人应该是那些在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所以一些虽拥有一定历史地位,但并非妇孺皆知的人物应该排除在外,比如宋仁宗时期的宰执之臣吕夷简、富弼、韩琦、文彦博等等,毕竟每个时代都有类似这样的人物,如果把他们也全都囊括进来,那争论就无休无止了。

宋仁宗时期排名第一的历史名人当属宋代文坛巨匠苏轼。苏轼出生于景祐四年(1037年),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开启了仕途,历任大理评事、杭州通判、密州知州、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不过,苏轼的主要贡献并非在官场,而是在文坛。他在诗、词、文等方面都有杰出成就,其代表作《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密州出猎》、《赤壁怀古》等都是流传千古的绝世佳作。

唐宋时期有八位文坛代表人物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便是其中之一。有后人认为苏轼称得上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著名作家林语堂评价苏轼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

说完了苏轼,接下来就不得不先说说他的父亲和弟弟,也就是与他同列“唐宋八大家”的苏洵、苏辙。许多人在提到苏洵、苏辙的时候往往将他们与苏轼联系到一起,这其实有点委屈了此二人。事实上,苏洵、苏辙的文学成就也极高。苏洵的文章“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苏辙的文章“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唐宋八大家”中苏家一门占去了三席,人称“三苏”,后世赞誉苏家为“一门三学士”。

除了“三苏”,“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三人也都出自宋仁宗在位时期。他们是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及第,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死后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其代表作品为《欧阳文忠公集》。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还是一位千古伯乐,宋仁宗时期许多大名鼎鼎的人物都得到过他的赏识与提携,比如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以及张载、程颢、吕大钧等一代名儒。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与其他几人有所不同的是,他最被世人所知的成就不是出自文学领域,而是在政治方面。王安石在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及第,但与许多官场人物所不同的是,王安石对仕途并没有过分看重。朝廷多次想要授其要职,却都被王安石谢绝。在宋仁宗在位期间,王安石虽然在文坛上已经大名鼎鼎,但仕途方面并没太大起色。王安石举世闻名的事迹是主持了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可惜变法以失败告终,许多人也将北宋后来灭亡的“黑锅”都扣到了王安石头上。

曾巩在“唐宋八大家”中名气相对较小,可事实上他的散文水平极高。王安石评价曾巩“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著名作家钱钟书认为“在唐宋八大家中,曾巩的诗歌远比苏洵父子好,绝句的风致更比王安石有过之而无不及。”

除了“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人外,宋仁宗时期还有哪些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呢?有位首屈一指的大人物绝不能漏下,那就是被誉为两宋三百年间第一人的范仲淹。许多人知道范仲淹是因为他的传世名篇《岳阳楼记》,可是范仲淹的成就却远不止在文学领域。范仲淹一生的主要几件大事是修筑海堰造福一方、戍边西北抵御西夏、主持推行“庆历新政”。从地方到中央,从军事到内政,范仲淹一手包揽,其能力有多出众不言而喻。,范仲淹提倡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被后来的仁人志士奉为圭臬,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仁宗在位时期还有位家喻户晓的历史名人就是“包青天”包拯。包拯一生最著名的标签就是廉洁奉公、不畏权贵、铁面无私。包拯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代表,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包青天”断案的事迹经过后人不断艺术加工,更是成为妇孺皆知的故事。

宋仁宗在位时期家喻户晓的历史名人还有北宋中期唯一的名将狄青、妙笔写下“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婉约派诗人柳永、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升、从小砸水缸出名的《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

上述介绍的都是在历史上知名度极高的名人,而且都活跃在宋仁宗执政期间。如果去掉家喻户晓这几个字,或是算上仁宗朝登上历史舞台但还未默默无闻的人物,那就更是不胜枚举。

宋仁宗执政能力一般,甚至在守成之君里也不算出众。但他待人宽厚,以仁治天下,所以他在位期间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英才辈出的时代,从这一点来说,宋仁宗功不可没。

参考文献《宋史》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