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歌行》中,檀健次的出演让很多喜欢他的观众们心情十分激动,据悉,他在剧中饰演的角色叫李恪,不少人好奇《骊歌行》檀健次李恪历史谁上是谁呢?剧中很多角色都是依靠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人物进行创作的,令人很是期待。
据悉,檀健次饰演的李恪是有历史原型的,他就是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李恪文武双全,李世民很喜欢他,曾经还想将他列为太子候选人,但因为李恪的生母地位不是很高,而且李恪不是皇后所出,所以最终无缘太子之位。李恪虽然是皇子,身份尊贵,但其实他的经历非常可怜,李恪有治世之才,但却因为身份无法更进一步,完成自己的理想,他的生母是隋炀帝之女,所以即使李恪再博学多才,英勇果敢,他也无法像李承乾和李泰那样得到李世民的重视。
不过,根据史书上的记载,李世民还是很喜欢李恪的,他还曾经夸赞过李恪,说他是所有儿子中和自己最像的一个,这也是对李恪最大的认同和赞赏。现实中李恪的结局不是很好,因为曾经被李世民看中,想要立他为太子,所以李恪被长孙无忌陷害,长孙无忌将李恪视为一个大麻烦,他想让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李治的性格太柔了,对于要做君王来说便显的有些软弱,这样也镇不住满朝文武,所以李世民十分犹豫,这个时候他想起了李恪,李世民的这个想法却遭到了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
长孙无忌不想让李恪做太子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李恪不是他的外甥,他不能让皇位落到外人的手中。所以后来长孙无忌才会陷害李恪,将他牵连到房遗爱一案中。历史上的李恪命运坎坷曲折,不知道剧中檀健次饰演的李恪会不会也是这样呢?让我们一起来期待一下剧情吧!
《骊歌行》里皇帝的原型是李世民,那么剧中几位皇子应该也有对应的原型,太子、周王、韩王和秦王的原型分别是李承乾、李恪、李泰和李治,刚上线的赵王原型又是谁呢?他是西妃所生的皇子,嚣张跋扈,目无王法,听信谗言,杀死了钱长史,还企图拥兵自重,被盛楚慕带兵镇压。
赵王戏份不多,他一直居住在赵州,仗着山高皇帝远,为非作歹,皇帝为了让他变好,专门派钱长史去教导和辅佐他,可赵王根本不把钱长史当回事儿,反而听信身边小人的谗言,杀死了钱长史,甚至举兵谋反,皇帝听闻此事,龙颜大怒,他没想到自己养的儿子会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
皇帝派陆琪去剿灭赵王一党,赵王自知走投无路,一心求死,陆琪不愿意背上逼死皇子的罪过,就让盛楚慕出面处理此事。盛楚慕看出赵王虽然做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情,可他对母亲西妃还是很孝顺的,于是盛楚慕利用西妃信件威胁赵王,为了母妃的安危,赵王束手就擒。
赵王的历史原型应该是李世民第五子齐王李佑,这样西妃对应的原型就是李佑生母阴妃。剧情里有介绍赵王是韩王的弟弟,也就是说比四皇子小,赵王很明显比秦王大,所以赵王原型在五皇子到八皇子之间。
历史上李世民第六子李愔是杨妃所生,也就是跟剧里的周王是一母同胞,很显然他不是赵王原型,李世民第七子李恽生母是王氏,并没有成为贵妃,所以与赵王身世不符,李世民第八子李贞母亲是燕德妃,李贞参与反武则天事件后服毒自尽,他也不是赵王原型,只剩下李世民第五子李佑,李佑谋反被赐死,与赵王遭遇相同。
《骊歌行》原名叫《大唐女儿行》,皇帝也是以李世民为原型,就算剧名和人名都改了,这部剧皇帝的原型依然是李世民,那么韩王作为皇帝的第四子,他的历史原型是谁?的结局又是怎样的?
剧中韩王是盛楚慕的姐夫,身宽体胖,憨厚老实,其实他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后期韩王怎么样了?如果他对皇位动了心思,那盛家可能也会受到牵连,到时候盛楚慕能不能顺利的跟傅柔在一起还是未知数。
韩王的原型是李世民第四子李泰,小名青雀,生母是长孙皇后,与李承乾和李治一母同胞。据史书记载,李泰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儿子,按照惯例,皇子成年后都要去封地,李泰却得到李世民的允许长驻京城。
李泰才华横溢,聪慧过人,喜欢读书写字,也是当时非常有名的书法家,他还主编了名著《括地志》,后来李泰仗着皇帝的宠爱,恃宠而骄,对皇位有了想法,贞观十七年,李承乾谋反,李泰也被牵涉其中,李世民将李泰降封顺阳郡王。
如果《骊歌行》里韩王的故事要按照历史发展的话,那么他的结局不会太好,好好的王爷被贬为郡王,皇帝对盛家肯定也会心存芥蒂。从目前剧情来看,韩王府还没有什么异样,韩王和韩王妃夫妻感情深厚,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就好了。
历史上李泰虽然很受宠,可他不懂得收敛,硬是把自己逼上绝路,在经过谋反夺嫡的事件后,想必李泰想通了很多道理,他在贞观二十一年又被进封为濮王,死后被追赠太尉,可见李世民当初真的很宠爱李泰,并没有给他太重的处罚,不知道《骊歌行》里的韩王结局是否跟李泰一样。
《骊歌行》里石悦安鑫扮演的小秦王上线,他是帝后的孩子,出身尊贵,谈吐不凡,小小年纪就有帝王风范,都很好奇秦王原型是谁,他是不是未来储君?现在太子、周王和韩王三兄弟之间的关系貌合神离,他们中间谁当上皇帝了?小秦王出来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皇后很器重傅柔,她知道傅柔出身商贾,肯定遇到过很多稀奇事,为了听个新鲜,就让傅柔给她讲一讲远方商贾之事,那次秦王正巧去给皇后请安,碰到傅柔在那,出于好奇留下来听故事,傅柔准备离开时,秦王还要她以后多给自己讲宫外的趣事,傅柔答应下来,就这样傅柔和秦王关系变得亲密,秦王对傅柔很是喜欢和信任。
这部剧里的皇室之人都有原型,帝后原型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太子、周王和韩王的原型是李世民的长子、第三子和第四子,其中太子和韩王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周王乃颜妃所生,那么秦王对应的历史人物是谁呢?
秦王应该是以唐高宗李治为原型,贞观五年,年仅三岁的李治被封为晋王,之后李承乾和李泰相继被废,李治成为名正言顺的皇太子,李世民去世后,李治继位,史称唐高宗。
李治是一位明君,在位期间先后灭掉西突厥、百济和高句丽,大大的扩张了大唐国土,死后被葬在了乾陵。
《骊歌行》里的秦王虽然年纪小,能看出他有治国之才,等到长大后必定会成为雄才伟略的人物,如果编剧把李治的经历嫁接到秦王身上,秦王肯定是继承皇位了,其实秦王的结局早有暗示,都知道李世民在被册立为太子之前是秦王,所以《骊歌行》中秦王也应该是未来的一国之主。
《骊歌行》不仅有皇上,还有太上皇跟好几位太妃,都知道皇上原型是李世民,毫无疑问,太上皇对应的历史原型是李渊,都想知道太上皇为什么恨皇上,甚至连皇后都想杀,毕竟皇上是他的亲骨肉,父子之间能有多大的仇恨呢?
剧中皇帝原型是李世民,历史上李世民是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掉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才登上皇位的,事后,还将李建成和李元吉诸子诛杀,李建成是他一母同胞的兄长,“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句话说的还真没错,也正因如此,李渊才不得不把军政大权交给李世民,自己退位称太上皇。
《骊歌行》里的太上皇指的就是李渊,李渊是大唐开国皇帝,文武双全,骁勇善战,他晚年惨淡,将皇位禅位给李世民后,李渊一直在太极宫生活,之后搬到大安宫。
李渊除了参加宫中宴会外,其他时间都待在大安宫,贞观九年,李渊驾崩,史称唐高祖。李渊恨李世民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李世民杀害了骨肉兄弟,连他们的儿子都不放过,要知道那可都是李渊的儿子和孙儿,李渊怎么能不恨呢。
《骊歌行》里太上皇十分宠爱梁王,梁王做什么他都纵容,而梁王之所以能够安安稳稳待在宫里,也是依靠着太上皇,虽然皇帝是天下之主,他也是太上皇的儿子,自然不敢忤逆父亲的意思。
太上皇不止一次说过梁王长得跟世君很像,一看到梁王他就想到世君,世君也是太上皇的儿子,年纪轻轻就死了,太上皇对他甚是思念,每次说到世君,太上皇都是泪眼朦胧,哽咽难鸣,所以他对梁王宠爱有加,只要是梁王提出的要求,太上皇都会应允。
《骊歌行》里的太子楷擎是皇帝和皇后的嫡长子,身份尊贵,博学多才,即便如此,他的某些行为还是有损皇家颜面,触碰了皇帝底线,所以楷擎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在他看来,周王是最大的竞争者,都知道皇帝原型是李世民,历史上李世民下一位皇帝是李治,楷擎原型应该不是李治,难道周王是以李治为原型?按照历史发展,周王怎么样了?
傅柔喜欢盛楚慕,想要娶她为妻的何止盛楚慕一人,梁王、周王和严子方都看中了傅柔,傅柔能够跟盛楚慕如愿以偿在一起吗?梁王要傅柔只是一时兴起,周王和严子方是真心喜欢傅柔,他们也是盛楚慕很强大的情敌。
只要有皇后在,傅柔是不可能嫁给周王的,因为她要为太子考虑,周王毕竟不是她亲生的,自然不可能把傅柔这么厉害的女人许配给周王,除非周王有足够的权力和地位才能跟太子抗衡。
周王听从颜妃的教导,不与太子争抢,对皇位也不在意,只想好好当他的闲散王爷,可是傅柔的出现导致周王屡次跟太子起冲突,周王可以什么都不要,但他绝不会放弃傅柔。
周王是有历史原型的,但他的原型不是李治,而是唐太宗第三子李恪,李恪母妃是隋炀帝之女杨妃。历史上李恪英勇果敢,文韬武略,深受皇帝喜爱,最初被封为长沙郡王,后来李世民继位,晋封汉王,又改封蜀王,贞观十一年改封吴王,永徽元年官拜司空,三年后周王受房遗爱谋反之案牵连,被长孙无忌所害。
《骊歌行》里周王没有当太子,也没有当皇帝,他和傅柔也不可能在一起,因为傅柔是属于男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