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耳旁 是阝
读音:
部首:阝
五笔:BNH
释义:同“阜”。用作偏旁。俗称“左耳刀旁”,又称“左包耳”。
左耳刀旁笔顺如下
解析笔画有两笔横折弯钩、竖.(横折弯钩是一笔,不是两笔)。
阝,读音为fǔ。称“软耳刀”、“双耳旁”、“双耳刀”。在左为“左耳刀”,在右为“右耳刀”。
偏旁由来楷书中从“阜”(fù)字变形,变形为写在字形左边的“阝”,一般称”左耳刀“、“左耳旁”等。“阜”字象形,甲骨字形,像山崖边的石磴之形。
本义土山。从“阜”(阝,左耳旁)的字,本义大多与山、土地、地形有关。
左耳刀旁的字有“陵“、“陡“、“险“、“陆“、“阴“、“阳“等。
按统一码标准,汉字有8种基本笔画:横、竖、点、提、撇、捺、钩、弯。基本笔画互相搭配产生29点复合笔画,共37种笔画,最新版本收录笔画数为36个。
传统的汉字基本笔画有八种,即“点(丶)、横(一)、竖(丨)、撇(丿)、捺(乀)、折(乛)、弯()、钩(亅)“,又称“永字八法“。
1965年1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和198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了5类基本笔画:横类、竖类、撇类、点类、折类。
左耳刀和右耳刀的区别是偏旁部首在汉字的位置不同。因为左耳刀的本字是“阜”,本义是土山,简化为汉字后为“阝”,又称左包耳,该偏旁部首在字的左边。右耳刀的本字是“邑”,本义是国,简化为汉字后是“阝“,又称右包耳,该偏旁部首在字的右边。\x0d\x0a更多关于左耳刀和右耳刀有什么区别,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6abfdb1615823874.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左耳刀旁的笔顺是横折弯钩、竖,共两画,如下图所示
左耳刀旁,又名左包耳。楷书中把从“阜(fù)”的字中的“阜”字形,变形为写在字形左边的“阝”。阜,象形。甲骨字形,像山崖边的石磴形。用以表示地势或升降等意义。本义土山。
左耳旁的字非常多,比如阵、阳、际、阿、阻、陵、险、陨等。
扩展资料
汉字解析
一、阵 zhèn
释义
1、古代交战时布置的战斗队列。现也指作战时的兵力部署背水为~。严~以待。
2、泛指战场上~杀敌。
3、指一段时间这一~他更忙。
4、量词。用于事情或动作经过的段落一~掌声。下了几~雨。
相关组词阵地 阵线 督阵 对阵 敌阵 陷阵 一阵 疑阵 布阵 骂阵 上阵 阵雪 出阵 阵风
二、阳 yáng
释义
1、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存在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中的两大对立面之一。
2、外露的;表面的~沟。~奉阴违。
3、指属于活人和人世的(迷信)~宅。~间。~寿。
4、带正电的~电。~极。
5、指男性生殖器。
6、姓。
相关组词太阳 夕阳 阳春 阳光 朝阳 阳台 阳面 斜阳 浔阳 骄阳 向阳 阳电 阳宅 阳历
三、际 jì
释义
1、交界或靠边的地方边~。天~。
2、彼此之间国~。
3、时候值此之~。
4、适逢其时;正当~此盛会。
5、中间;里边脑~。胸~。
相关组词国际 边际 交际 涯际 际遇 星际 无际 洲际 遭际 实际 际涯 人际 发际 空际
四、阻 zǔ
释义
阻挡;阻碍~止。拦~。劝~。畅行无~。
相关组词劝阻 阻挡 阻止 阻力 阻挠 阻击 阻碍 阻绝 险阻 阻截 拦阻 电阻 梗阻 阻隔
五、险 xiǎn
释义
1、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地。~峻。山高水~。这条盘山公路弯道多,很~。
2、地势险恶不容易通过的地方天~。无~可守。
3、遭到不幸或发生灾难的可能冒~。保~。脱~。~症。巡堤查~。
4、狠毒阴~。~诈。
5、险些~遭不幸。
相关组词冒险 危险 险象 火险 险恶 天险 涉险 险阻 排险 险兆 历险 出险 凶险 险胜
左耳刀的字如下
阞、阡、阢、阤、防、阶、阳、阴、陈、阵、阫、附、际、陆、阿、陌、降、陋、限、陕、随
隋、除、陡、险、院、陪、陷、陆、陶、阶、隔、隙、隧等。
一、阞
基本解释
1、地脉;地势“凡沟,逆地~,谓之不行。”
2、古通“仂” “以其(毂)长为之围,以其围之~捎其薮。”
二、阡
基本解释
1、田地中间南北方向的小路 ~陌。
2、通往坟墓的道路。
三、阢解释
基本解释
〔阢陧〕危险和不安的样子。陧(niè)。
阝左耳刀由“阜”(fù)字变形而来。“阜”字本义为土山,故从左耳刀的字,本义多与山地、地形相关,如“陵”、“陡”、“险”、“陆”、“阴”、“阳”等。
左耳旁 阝本字是“阜”,简化汉字后变成了阝。用作偏旁。俗称“左耳刀旁”,又称“左包耳”。 (象形。甲骨字形,像山崖边的石磴形。用以表示地势或升降等意义。阜作左边偏旁,楷书写成阝。本义:土山)比如 防备的“防”,本意是堤坝,这里的阝就是阜的意思。右耳旁的本字是 邑 ,简化后变成了右耳刀,无独立汉字可以表示。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为囗,表疆域,下表人口。合起来表城邑。“邑”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变体为右耳旁。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本义:国比如说部首的“部”,是一个形声字。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汉地名。
阝,汉字偏旁,称“双耳旁”、“双二刀”。在左为“左耳刀”,在右为“右耳刀”。
拼音fǔ
【汉语拼音】zuǒ ěr páng
【偏旁由来】楷书中从“阜”(fù)字变形,变形为写在字形左边的“阝”,一般称”左耳刀“、“左耳旁”等。“阜”字象形,甲骨字形,像山崖边的石磴之形。本义土山。从“阜”(阝,左耳旁)的字,本义大多与山、土地、地形有关,如“陵”、“陡”、“险”、“陆”等。
释义
①同“阜“。“阜”的本义是土山,原始山坡的象形。
②后用作偏旁,用于汉字的左侧。俗称“左耳刀旁”,又称“左包耳”。如”陵“,本义大土山。
是指汉字的偏旁部首,下面的这个就是
阝
具体是左耳刀还是右耳刀,要看具体这个字是什么结构了。
如 都, 邓,掷,郑,郅 这几个字的 阝 部分在右边,就叫右耳刀;
阳,际,队,阴,阮 这几个字的 阝 部分在左边,就叫左耳刀;
以上我各举例子5个,实际还有很多。
阝fǔ
阝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阝 部外笔画:0 总笔画:2
五笔86:BNH 五笔98:BNH 仓颉:NL
笔顺编号:52 四角号码:772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61D
基本字义
1.
同“阜”.用作偏旁.俗称“左耳刀旁”,又称“左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