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澎一直与新闻发布为伴,这对她来说真是驾轻就熟,老马识途。1954年第一次日内瓦会议期间,龚澎和黄华一起成为中国代表团的发言人。1960年第二次日内瓦会议时,周恩来亲自提名,龚澎担任中国代表团首席发言人。20年中,龚澎多次以新闻司长、部长助理身份随周恩来、陈毅出访,足迹遍及亚非欧。
第一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是谁
第一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是龚澎。
龚澎(1914年10月—1970年9月),原名龚维航,祖籍安徽合肥,长丰县岗集镇人,出生于日本横滨。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历史系。曾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重庆《新华日报》记者、中共驻重庆代表团秘书、中共香港工委外事组副组长、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新闻组组长。建国后,历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部长助理。
1971年11月15日上午10点,在联合国礼宾司司长科尔莱的引导下,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率领中国代表团昂首挺胸地出现在联合国会议大厅,径直走向写有“CHINA”字样的标牌后面。
原来在一个月前,由阿尔巴尼亚、跳起舞的坦桑尼亚代表萨利姆等23个国家,提出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的提案。 提案通过之后新中国得以回到了联合国。
可是在1983年乔冠华身患重病,临终之际乔冠华叫来了妻子章含之,忧心忡忡地询问道 “含之,你愿意跟我合葬在一起吗?” 还未等妻子说话,乔冠华便陷入了沉睡。
章含之为了丈夫守了25年的寡,但却未能完成丈夫遗愿,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1913年3月28日,乔冠华出生在江苏省盐城县东乔庄的一个地主家庭,虽说父亲是地主,但很是开明,经常会拿出一些钱财接济佃户。
1919年父亲请求他的弟弟乔守清教导孩子,乔守清很快就发现了乔冠华过目不忘的本领,对他很是重视。
虽然乔冠华读书很好,但却是个调皮捣蛋的“小鬼头”。乔冠华的三姐夫经常鱼肉百姓,对他的姐姐也很是不好,他便想要找个机会,整蛊一下自己的姐夫。
有一天早上,乔冠华在路边发现了一条腐烂的死蛇,眼见四处无人的乔冠华便将死蛇藏在身后,还跑到姐夫面前假意讨好,正当姐夫哈哈大笑之际,乔冠华直接将蛇捅向姐夫的脸上,姐夫被吓得跳出了椅子,直接摔到地上瑟瑟发抖。
1929年高中毕业的他考入了清华大学的哲学系,成为了同届学生中最年幼的学子,那一年他只有16岁。毕业之后,他只身一人跑到了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攻读哲学,并参加革命运动。
可当时的国际环境风云变幻,乔冠华因为与日本的一个政党联系密切,引起了日本政府的察觉,将其驱逐出境,遣返回国。
1935年乔冠华因为获得资助,取得了留学德国图宾根大学的留学机会,并在此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一年之后,乔冠华便拿到哲学博士的学位。
在“七七事变”爆发之后,乔冠华看出了日军的图谋不轨,毅然决然地放弃自己在德国的优越生活,不远万里地返回故土。
1940年5月德国和法国正打的水深火热,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当中,德国被马奇诺防线抵抗的不敢上前,此时的法国境内都有着欢快的气氛, 他们坚信,自己伟大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片欣欣向荣等待着自己。
此言一出,全场瞬间哗然。身旁的学者掩饰着自己的嘲笑,准备在三天之后看乔冠华的笑话。
三天之后,法国真的投降了。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军队直奔巴黎而去,法国政府眼见无力回天只能屈膝投降,而巴黎的上空飘起了德国纳粹的旗帜。
事后,乔冠华为了佐证自己的论点,还专门发表了《法国的崩溃》的文章,其文章言辞犀利,用词精准,居然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
当时的乔冠华年仅27岁。
乔冠华知道自己不擅长在前线与敌人厮杀,于是他决定和鲁迅先生一样,用自己的笔杆为枪,打碎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自从他担任《时事晚报》的总编后,他就频繁地发布一些国际热点和支持抗战的文章,并在这一时期发表了自己的代表作《斯大林的大手笔》《斯大林的大手笔》等受人欢迎的文章。
而他凭借着“乔木”这个笔名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 这群粉丝中有两个人对他影响最大,一位是他第一任妻子龚澎,另一位是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
有一次毛主席和朋友无意中聊起了乔木,只见毛主席突然露出笑容
1939年乔冠华在廖承志的介绍下正式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后来的三十多年的时光当中与周总理一起共事。
而乔冠华也认识到了龚澎,并将她娶为妻子。
1942年秋天,乔冠华只身来到重庆,担任重庆新华日报国际新闻主编,并在这里遇见了自己的挚爱龚澎。
龚澎的父亲是同盟会的建立元老龚镇洲先生,老爷子之前担任过陆军35旅,还得到了“铁血将军”的赞誉。而他更是亲自教授爱女龚澎的功课,打造她的爱国理念,主张女儿参加革命。
1936年乔冠华还在德国留学之时,她便悄悄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为父亲的身份她没敢告诉他。
但父亲龚镇洲却看出了猫儿腻,他将女儿叫到身前,语重心长地说道
在遇见乔冠华之前,龚澎便有过一段恋情。 她在1938年遇见了刘文华,并在革命的过程中产生好感,并在彭老总的搭线下走到了一起。
可惜的是刘文华先生意外离世,临走之前他给妻子写下遗书“我的妻子,我很想你。如果我遇到不测就请你重新嫁人,只要不脱离革命,你就永远对得起我……”
1943年4月,乔冠华因为腹膜炎躺在床上蜷缩着身体翻来覆去,钻心的疼痛让他落泪不止,大声呻吟。
龚澎听到声音后推开大门,眼见他脸色苍白后,龚澎急忙跑到了七星岗,把市民医院的外科医生李灏请了过来。
李灏到来后发现乔冠华患上了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必须立马准备手术。他与龚澎赶忙将其抬上担架,送到了市民医院抢救,并让外科主任梁树芳亲自主刀,将乔冠华拯救过来。
周总理闻讯而来,前来看望乔冠华的病情,还专门带上了珍贵的盘尼西林。
周总理看到乔冠华和龚澎之后,觉得两人很是般配,有意撮合之下, 他对龚澎说道“你可要多去照顾一下乔冠华啊,他最近需要你。”
一来二去之下,乔冠华和龚澎变得逐渐熟悉,他们相互之间也有了爱意,但因为龚澎亡父的缘故,龚澎迟迟不敢说出心声。
但他们的好友冯亦代夫妇早已发现他们暗生情愫,便为他们做思想工作,甚至请来了周总理亲自说媒。
有一天,乔冠华和龚澎二人来到了周总理的办公室,在忙过事务之后, 周总理突然说道“你们打算拖到什么时候啊?”
听到此话,龚澎自然懂得周总理的心意,她的小脸瞬间变得通红,害羞之下低下了头颅,像要藏在地缝一般。
此时的乔冠华也很难受,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他只能掏出了衣服里的烟盒,颤颤巍巍地拿起一根香烟,还未等他点火,就注意到周总理的桌子前有着 “请勿吸烟” 的牌子,他只能小心翼翼地将香烟放回自己的口袋。
看到乔冠华的样子如此窘迫,身旁的龚澎也忍不住的笑了起来,她对着周总理说着“人家‘西方人’不抽烟,这情绪也就低迷了啊。”
听到龚澎对乔冠华的调侃,周总理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笑意,他高兴地说道“我这里啊,是禁止吸烟的,不过我可不禁止结婚,你们商量一下结婚呗。”
在周总理的撮合之下,两人终于在1943年11月正式结婚,由于当时物资困难,两人并没有举办婚礼,十分平静地走到了一起。
此时一个警卫员从外面走来,随身还拿着一个正方形的红色丝绸放到了他们二人的桌上。收到礼物的乔冠华很是开心,连忙将被子打开想要裁剪。
可当他打开的时候却落泪不止,只见被子上有着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众人的亲笔签名与他们对夫妻二人的美好祝福。
1949年之后新中国建立之后,乔冠华和龚澎夫妇受到了重用,甚至在朝鲜战场上亲自与李克农前往朝鲜谈判,为了我国立下了诸多功勋。
他的妻子龚澎在1970年5月之后,由于长时间的过度劳累,她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每日都要拿着一瓶瓶的药粒艰难度日,而乔冠华因为国家事务无法常伴于他,只能在外出后给她带些礼物。
有一次龚澎正在招待多年好友时,突然倒地不起,不能动弹。 看到妻子出事,乔冠华立马将他送到了医院抢救,最终被诊断为脑动脉血管破裂。
得知消息的周总理立马召集了抢救小组,为龚澎做脑颅手术。在脑袋中做手术岂是那么简单,最终龚澎还是因为抢救无效宣布病逝。
1970年9月29日,年仅56岁的龚澎在医院病逝,乔冠华则坐在病床旁边,紧紧握着亡妻的双手,不能释怀。
乔冠华和龚澎相处了二十多年,两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很愉快,而现在妻子病逝,乔冠华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在每天下班后,看着龚澎的照片嚎啕大哭,直到深夜。
就在这时一个小姑娘走进了他的生活,为此带来了余生的欢乐,这个人的名字叫做章含之。
章含之的母亲名为谈雪卿,曾经是永安公司康克令钢笔专柜台上的销售员,因其外貌出众被称为康克令西施;他的父亲是军阀陈调元之子,他的父母未婚先孕,因为母亲不愿为妾始终没有结婚。
章含之出生之后,他的父亲只愿意支付抚养费,谈雪卿一怒之下想要将章含之送给黄包车车夫抚养。
万幸的是,章士钊出面调解并出手收养了女孩,将她命名为章含之。
1963年12月26日,毛主席邀请章士钊等多名好友参加自己的七十大寿,章士钊将自己的养女章含之带了过去。
吃饭的过程中,毛主席得知章含之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教书,毛主席感觉新中国以后还要与欧美国家联系,便对章含之说道
章含之一听要当毛主席的老师,自己的心就砰砰直跳,她忐忑地回应道“毛主席,我哪能当您的老师啊?您才是我们大家的老师啊。”
可毛主席并没有放弃,反倒是多次谈及此事。不久之后,章含之便成为了毛主席的英语老师,长达半年时间。
1971年毛主席点名让章含之前往外交部工作,她的顶头上司便是乔冠华,而此时的乔冠华正在 情感 的低谷时期。
1971年10月25日,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的《两阿提案》宣布通过,中国代表团受邀出席。
毛主席命令乔冠华担任代表团团长,带领章含之等人前去出席。
出发之前,乔冠华便在外交部召开了代表团成立会议,商议此行的诸多事宜。但章含之却因处理事务耽搁下来,第一天便迟到了。
章含之刚刚来到会议室,乔冠华正在让大家相互认识一下,介绍自己的名字。
正当章含之站立起来,刚要说话时,乔冠华一脸怒气地质问道 “你就是章含之?章行老的女儿?”
章含之看见乔冠华满脸怒气,十分忐忑地说道“是……是的。”
这时乔冠华大声说道“就是你扣下了,行老给我的《柳文指要》!”
原来,章含之的父亲让女儿将自己修改的《柳文指要》转交给乔冠华,但当时的章含之初入外交部,害怕招来非议,将书本放到自己的办公室当中。
11月12日,中国代表团来到了美国,由于乔冠华的翻译有重要任务,章含之便成为了乔冠华的翻译。
此时的乔冠华正在与联合国秘书长吴丹会谈,但由于章含之是临时调任的,对一些军事基地等方面没有翻译清楚,让会议进程很是缓慢。
由于事情重大,乔冠华当即说道“你怎么这样都搞不清楚?算了算了,我不要你翻译了,老熊(熊向晖)赶快帮我个忙。”
章含之急忙解释到“我是被临时调来……”
但乔冠华事务繁忙,不耐烦的说道“我现在没时间和你解释。”
如此一来,两人的关系陷入了冰点。
此时的章含之也不好受,除了工作中的不顺,她的婚姻也出了问题。章含之的丈夫是北大才子洪军彦,在章含之生下孩子后,洪军彦开始有了外遇。
毛主席得知消息后,对她劝解道“章老师,我要批评你,你太没有出息了!你因为面子,自己不解放自己!你的男人都已经跑了,你为什么不离婚?”
章含之被主席说得痛哭流涕,在被毛主席教育后他便回家与丈夫正式离婚。
生活上没有了负担,章含之在工作上也有了起色。
1972年乔冠华与章含之一同出访了巴基斯坦。在会议结束后章含之将会议记录整理下来,要交给乔冠华。
刚一进门,章含之便看到了乔冠华疲惫的一面,此时的他瘫坐在沙发之上。看见章含之,乔冠华突然说道 “我知道你对我有意见,我很是可怜,请你不要生我的气。”
此话说完,乔冠华深深地吐出一口气,在沙发上沉思起来。
久而久之,章含之越来越明白了乔冠华,并与这个相差22岁的男子结婚。
1983年9月乔冠华在离世前询问妻子 “含之,你愿意与我合葬在一起吗?” 还未等妻子回答,乔冠华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乔冠华离开后,章含之独自生活了25年,在此期间,朋友劝她“你要不要接受另一份感情?”
章含之回答道“爱是不可以后悔的,我曾经经历过大海,不可能在小溪中游泳了。”
2008年1月26日,章含之对是否合葬一事留下了遗嘱
章含之的女儿洪晃很是疑惑,不知道自己的妈妈为什么不愿意与乔叔叔合葬。
一直照顾母亲的护士长回答道“她到另一个世界中,不想再有这个世界的是是非非……”
新中国外交界最杰出的女性、外交部建部44年来任期最长的司长龚澎女士出身安徽名门望族。不过到了龚澎的父亲龚镇洲(原名龚振鹏)那一辈却很穷了。
乔冠华一生中有两任妻子。第一任妻子龚澎,第二任妻子章含之。
一、龚澎个人简介
龚澎(1914—1970),安徽合肥人。乔冠华的第一任妻子,1970年病逝。
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历史系。曾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重庆《新华日报》记者、中共驻重庆代表团秘书、中共香港工委外事组副组长、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新闻组组长。建国后,历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部长助理。
二、章含之
章含之(1935—2008),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的养女。乔冠华的第二任妻子,2008年病逝,享年七十三岁。
曾担任毛泽东的英文教师,中国著名外交家。1935年生于上海,2008年1月26日上午8时20分在北京朝阳医院病逝,终年73岁,她的女儿洪晃陪伴她走过了生命的一刻。
扩展资料
一、乔冠华个人简介
乔冠华(1913年3月28日—1983年9月22日),江苏省盐城市人,早年留学德国,获哲学博士学位。
抗日战争时期,主要从事新闻工作,撰写国际评论文章。1939年经廖承志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秋到重庆《新华日报》主持《国际专栏》,直至抗战胜利。1946年初随周恩来到上海,参加中共代表团的工作,同年底赴香港,担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外交部副部长、外交部部长等职。1976年后,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
乔冠华在新中国的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参加板门店朝鲜停战谈判、出席日内瓦会议、草拟中美联合公报,特别在1971年11月,乔冠华率领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出现在联合国会议大厅,正式参加第26届联大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表讲话,标识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文革开始,乔冠华被列为外交部的“打倒”对象。1973年经毛泽东提议,乔冠华恢复了工作。1973年底,参加了四人帮发起的对周恩来的批判。“四人帮”倒台后不久,乔冠华被隔离审查,后重新工作,担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1983年9月22日上午10时40分病逝,享年70岁。
主要著作有《国际述评集》、《从慕尼黑到敦刻尔克》等。
二、第一段婚姻介绍
1943年深秋,龚澎和乔冠华在重庆结了婚,毛泽东赞誉他俩是“天生丽质双飞燕,千里姻缘革命牵”。
龚澎不仅才貌双全,还是一个豁达大度的人。她在工作中平衡能力很强,很会处理部门之间、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和与国际友人的各种关系,还能把握住夫妻间在工作上、前途上和家庭中的关系。
建国后,龚澎、乔冠华都在外交部任重要职务,国务院想先提拔龚澎为部长助理时,她谢绝了,并推荐了自己的丈夫。她甘居夫后、以维护丈夫形象就是维护自己的理念,维系着家庭中爱的成长,由此可见龚澎的女性心理细微之处。
龚澎病重期间,几次想和夫君谈谈自己万一不测后,丈夫以后生活的选择。可乔冠华哽噎拒谈,却为以后的家庭不够和睦留下了遗憾。龚澎说乔冠华在政治上天真直率,果真龚澎辞世之后,走上辉煌之后的乔外长,磨难多多。
二、第二段婚姻介绍
乔冠华比章含之大足足22岁,而且是外交部部长,这段悬殊的爱情让章含之走得分外艰难。1973年,乔冠华60岁,身为部长。章含之38岁,身为处长。即使抛开名誉地位的差距不论,年龄上的差距足以让人侧目。章含之虽经过犹豫,还是坦然地接受了。
章含之放弃了当大使的机遇,把所有的感情倾注在乔冠华身上。在度过了不愿回忆的1976年以后,她和乔冠华过上了平民的生活。史家胡同51号记录了两人心心相印的一切。
1983年乔冠华去世后,48岁的章含之一直沉浸在对乔的怀念中不能自拔。又过了10年,她才从这种失落的情感中逐渐走出来。
百度百科—龚澎
百度百科—章含之
新中国外交界最杰出的女性、外交部建部44年来任期最长的司长龚澎女士出身安徽名门望族。不过到了龚澎的父亲龚镇洲(原名龚振鹏)那一辈却很穷了。
龚澎(1914—1970),原名龚维航,祖籍安徽合肥,1914年出生于日本横滨。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历史系。
曾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重庆《新华日报》记者、中共驻重庆代表团秘书、中共香港工委外事组副组长、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新闻组组长。建国后,历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部长助理。1970年去世,终年56岁。
扩展资料
个人经历
1938年(民国27年)到延安,在八路军总部当秘书期间和从德国留学归来也在秘书处工作的刘文华相爱结婚。婚后不到一个月,龚澎被调到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工作。1942年(民国31年)6月,30岁的刘文华病逝于从晋中返回八路军总部的途中。
1942年(民国31年)龚镇洲去世,周恩来、董必武唁电致吊;蒋介石撰联“解环钩党留元气,树帜张军振义声”来表示悼念。
1943年(民国32年)深秋,龚澎和乔冠华在重庆结了婚,毛泽东赞誉他俩是“天生丽质双飞燕,千里姻缘革命牵”。龚澎家庭背景厚重。父亲龚镇洲,是辛亥革命时安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他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时,和蒋介石是同班同学。
龚澎在重庆期间,在周恩来的领导下,成为中共第一位新闻发言人。她在与各国通讯社的交往中,以流利的英语、美丽的品貌,给外国记者们留下了深深的、几十年后仍然记忆犹新的良好印象。
因为龚澎是南方局外事组副组长,周恩来的得力助手,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共新闻发言人。龚澎英文流利,秀外慧中,机敏灵巧。
她结识了许多外国朋友,他们常主动代龚澎传递宣传材料,给她以多方面支持。外国朋友称她为“坚强而富有献身精神的革命者”。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她担负对外宣传和翻译工作。
龚澎在重庆作为周恩来的英文秘书和中共代表团的新闻发布员,为向世界宣传介绍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力量,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当时在重庆的中外人士的广泛尊重和好评,被在重庆居住过的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汉学家费正清誉为‘环球新闻界一个最出类拔萃的妇女。
扩展资料
龚澎一生结交了很多朋友,特别是对中国持友好态度的外国友人,比如埃德加·斯诺、英籍女作家韩素音等。龚澎是第一个把斯诺的《西行漫记》部分章节翻译成中文在学生中传阅的人。
1960年和1964年,斯诺两次访华,毛泽东都会见了他,龚澎一直陪同在旁。斯诺回忆第一次会见时说
“一回到住处,我就尽我所能记忆的,把毛说过的话整理出来。第二天,我喜出望外地接到通知说,这次会见的谈话,只要不用直接引语,大部分都可以发表。幸好我得到当时做了记录的龚澎的帮助,能够对照我自己关于谈话的笔记加以修订。”
乔冠华与龚澎于1943年结婚,建国后,龚澎、乔冠华都在外交部任重要职务,国务院想先提拔龚澎为部长助理时,她谢 绝了,并推荐了自己的丈夫。她甘居夫后、以维护丈夫形象就是维护自己的理念,维系着家庭中爱的成长,由此可见龚澎的女 性心理细微之处。龚澎病重期间,几次想和夫君谈谈自己万一不测后,丈夫以后生活的选择。可乔冠华哽噎拒谈,却为以后的 家庭不够和睦留下了遗憾。 1970年,龚澎逝世,后来乔冠华娶了章含之,所以也不存在两人分手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