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章子取麝香可以将雄麝的脐部腺囊连皮割下,捡净皮毛等杂质,阴干,然后将毛剪短,即为整香,挖取内中香仁称散香。麝香,中药材名,为鹿科动物林麝,马麝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麝香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闭证神昏,疮疡肿毒,瘰疬痰核,咽喉肿痛,血瘀经闭,症瘕,心腹暴痛,头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难产,死胎,胞衣不下。
麝香特征
麝香具有如下特征毛壳麝香为棕褐色扁圆形或类椭圆形的囊状体,开口面有皮革质感,比较平,覆盖有白色或灰棕色的短毛,从两侧围绕中心排列,中间有1个很小的囊孔。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色的皮膜,有些许皱缩,部分显露有肌肉纤维。
比较有弹性,剖开后可见棕褐色或灰褐色的中层皮膜,半透明,内层皮膜棕色,内部含有颗粒状、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麝香仁野生者质地软,疏松,油润光亮,表面多为紫黑色,有些许麻纹,断面为深棕色或黄棕色。
粉末状者多为棕褐色或黄棕色,并有少量脱落的内层皮膜和细毛。饲养者为紫黑色或深棕色的颗粒状,短条形或不规则的团块,表面不平,稍有光泽,显油性,并有少量毛和脱落的内层皮膜。麝香仁有特异的,浓烈的香气,味微辣,微苦,并有些许的咸味。
动物里的獐子是头小、眼大,耳长而直立,上部近圆形,吻部裸露。雌雄均无角,雄性上犬齿发达,露出唇外,成獠牙。雌性上犬齿小,不露出口外。四肢细长,后肢长于前肢,较前肢发达,散臀高大于肩高,身体后部粗壮。
獐子一般指原麝。原麝(学名Moschus moschiferus),俗称香獐子,是麝科、麝属的动物。原麝头小、眼大,耳长而直立,尾短,四肢细长,后肢长于前肢,雌雄均无角,全身暗褐色。
原麝常单独活动,一般晨昏活动较为频繁,极善跳跃,视、听觉发达,有较为固定的活动、觅食路线,食性很广,每年10月至翌年1月发情,6-7月份产子,每胎1-2头。
多在针阔混交林、针叶落叶林、针叶混交林、疏林灌丛地带的悬崖峭壁和岩石山地生境中栖居,分布于中国、哈萨克斯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蒙古、俄罗斯联邦。
扩展资料
獐和麝的区别
獐属动物是没有香的(其实就是臭腺,但对于人类来说是香腺),而麝属动物的身上就有香腺了,并且可以通过腺体分泌麝香。而我们本文的主角俗称香獐子的原麝,就是麝属动物家族的一员。
从长相方面来说,原麝与河麂确实比较相像,特别是雄性都长着突出的犬齿,看起来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
不过原麝与河麂在生活习性方面还是有着些许不同的。河麂虽然也不会结成大群生活,三五只的小群还是比较常见的。而原麝就不同了,它们一般比较喜欢独来独往,除非是在哺乳期或者繁殖期。
原麝(学名Moschus moschiferus),俗称香獐子,是麝科、麝属的动物。原麝头小、眼大,耳长而直立,尾短,四肢细长,后肢长于前肢,雌雄均无角,全身暗褐色。
原麝常单独活动,一般晨昏活动较为频繁,极善跳跃,视、听觉发达,有较为固定的活动、觅食路线,食性很广,每年10月至翌年1月发情,6-7月份产子,每胎1-2头,多在针阔混交林、针叶落叶林、针叶混交林、疏林灌丛地带的悬崖峭壁和岩石山地生境中栖居,分布于中国、哈萨克斯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蒙古、俄罗斯联邦。
原麝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扩展资料
麝栖居于山林。多在拂晓或黄昏后活动,听觉、嗅觉均发达,白昼静卧灌丛下。
或僻静阴暗处。食量小,吃菊科、蔷薇科植物的嫩枝叶、地衣、苔藓等,特别喜食松或杉树上的松萝。营独居生活,颇警觉。行动敏捷,喜攀登悬崖,常居高以避敌害。喜跳跃,能平地起跳2米的高度。雄麝利用发达的尾腺将分泌物涂抹在树桩、岩石上标记领域。在领域内活动常循一定路线,卧处和便溺均有固定场所。栖息在某一领域的麝不肯轻易离开,即使被迫逃走,也往往重返故地。夏末上高山避暑,每年垂直性迁徙约两个月,然后重返旧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獐子
百度百科-麝属
獐子是哺乳动物,形状像鹿而较小,身体上面为黄褐色,腹部为白色,毛较粗,没有角,皮可以制革。主要栖息于多岩石的针叶林,以地衣、石蕊、寄生槲及灌木枝叶为主要食物,很少吃禾本科植物。獐子性格孤僻,喜欢单独活动,多在清晨和傍晚活动。每头獐子都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区域。由于它能分泌极为名贵的麝香而使该科动物遭到偷猎者的无情捕杀。
我就知道叫獐子,每年山里的亲戚都会打两只割点肉送过来,不过我没看到过活的。听说是保护动物
你想说的是獐子么?原麝,又名香獐子,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小型偶蹄类食草动物。麝以森林和森林灌丛为主要栖息地,原麝主要分布在海拔600至1000米以上人迹罕至的针阔混交林带。属于中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http://baike.baidu.com/view/245790.htm?fromId=173171
它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4年 ver3.1——易危(VU)。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獐子,原麝,又名香獐子,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小型偶蹄类食草动物。麝以森林和森林灌丛为主要栖息地,原麝主要分布在海拔600至1000米以上人迹罕至的针阔混交林带。属于中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我国麝类有林麝、马麝、原麝、黑麝和喜马拉雅麝等5种。在中国东北、华北、四川、湖南、湖北、青海、陕西、贵州、云南、西藏的波密、察隅、错那、措美、林芝、米林、工布江达等地均有分布。由于世世代代都在采用杀麝取香的方法,致使野生麝类资源越来越少。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条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划分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两种,并在其他条文中规定了不同的管理措施,但它们的法律地位是相同的。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已于1988年12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1989年1月14日由林业部、农业部发布施行。名录中列入陆生野生动物330多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小熊猫、黑熊、天鹅、鹦鹉等共230多种。
正确的答案是,獐子。
最简单的分辨方法就是在字上面,有关动物的话,字的偏旁就是反犬旁,所以,应该是獐子。
你说的应该是獐子吧。原麝,又名香獐子,是一种生活在以森林和森林灌丛为主要栖息地的小型偶蹄类食草动物。主要分布在海拔600至1000米以上人迹罕至的针阔混交林带,属于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你好, 是鹿科动物獐的肉。捕杀后,剔骨取肉,鲜用或干燥。
功能主治补虚,祛风。主外病虚损,消渴,乳少,口僻,腰腿痹痛。